孙 博:在他乡尝“狗不理”
文学园地 - 散文随笔精选
作者:孙博 来源:《北京晚报》   
2019-01-18 16:17

102

  好友盛兄邀我们全家新年相聚,地点选在多伦多的“狗不理”。他是天津人,喜好这一口;再说我们全家也没光顾过此店,不妨来试一试。

  一个晴朗的中午,我们两家三代十多个人,来到烈治文山市的“狗不理”餐厅,据说此店是北美的第一家旗舰店。刚坐下,在加拿大长大的两个儿子就对店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何其中有一个“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之名?大儿子工作已大半年,小儿子正在读大学,他们的中文都属于“有限公司”,虽能生硬地读出这三个字,却并不了解其中的含义。

  年迈的盛伯伯知识渊博,绘声绘色道出了“狗不理”的传说。约一百六十年前,在天津的一户农家,四十岁时喜得贵子,为求平安取乳名“狗子”。“狗子”十四岁开始学手艺,在蒸食铺做小伙计,用水馅、半发面做出来的包子色香味独特,颇受食客欢迎,慕名而来者越来越多。“狗子”忙得没空搭理食客,众人戏称“狗子卖包子,不理人”,天长日久,人们喊顺了嘴,就叫他“狗不理”了。

  两个儿子听得津津有味。盛家的“两朵金花”也在加拿大长大,分别念高中和初中,她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听爷爷讲这个故事了,生怕两个大哥哥听不明白,不时用英文翻译其中的关键句。

  谈笑间,热气腾腾的包子已经端上了桌,不走形、不掉底、不漏油,个个呈菊花状。我先尝了一个传统猪肉包,轻轻咬一小口皮,将汤汁吸饮下肚,再吃皮和馅,皮薄、韧劲足,肉香四溢,入嘴口感柔软,肥而不腻。这类包子的汤汁不少,记得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中提及:“包子里的汤汁曾有烫了脊背的故事,因为包子咬破,汤汁外溢,流到手掌上,一举手乃顺着胳膊流到脊背。”如果动作的幅度略大一点,即使不烫到自己的脊背,也有可能溅到同桌人的脸上,所以我再三提醒孩子,吃时要格外小心。

101

  一个包子下肚,盛兄赶忙问我感觉如何,答曰:“就是这个味!”在我看来,它与“狗不理”天津总店的味道不相伯仲。屈指一算,我唯一一次赴津还是十六年前,为去处理一部小说的定稿。也是一个中午,几位编辑带我去品尝百年老店的包子,天津人的好客和包子的美味,至今难忘。

  我边吃边向经理打听,这可口包子的奥秘到底在哪儿?原来为了让海外的乡亲品尝到正宗的包子,“狗不理”天津总店派遣经验丰富的非遗传人亲自到多伦多主理。他们选购本地上好的面粉,从不买超市里的肉碎,而是选本地产的鲜猪肉,按七分瘦三分肥的比例剁碎制成肉馅,搅拌均匀后加上适量的水、排骨汤和肚汤,佐以香油、酱油、姜末、葱末。为了保证包子的新鲜度,坚持现场制售。

  我又试了试海鲜时蔬包、津味素包、酱肉辣白菜包,种类有别,同样美味;妻儿与我的感觉相同,完全是吃一口就停不下来的节奏。大儿子一边大快朵颐一边拍照,实时发布到社交媒体上,与诸多好友分享;小儿子除了尝试我吃的四种包子外,还品尝了猪肉西芹包、百年酱肉包等,赞不绝口,他当即决定下次高中同窗聚会的地点就选在这里。

  老字号品牌开拓国际市场之路并不容易,为节省运输成本,首先要解决食材的本地化,制作工艺则需更加严格。多伦多的“狗不理”用地道的味道,牵起远行游子的情思,也让第二代华人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刊发于2019年1月19日《北京晚报》知味副刊)

100

  作者孙博简介:
  加拿大华人作家、编剧、导演。现任加拿大网络电视台总编辑、加拿大中国笔会会长,并为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国闪小说专委会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世界汉学学会加拿大学会副会长、多伦多华人作协会员。出版长篇小说、散文集、剧本等十多部,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文、韩文。担任30集电视剧《错放你的手》编剧,导演电视系列片多部。曾获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北京市广电局优秀剧本奖、新移民文学突出贡献奖、世界华文法治微小说大赛特等奖、多项微小说和闪小说大赛优秀奖等。

scroll back to top
 

相关文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