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达敏:读名牌大学到底有什么用? |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
作者:林达敏 |
2016-10-26 10:16 |
进入名牌大学有什么用呢?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可以进入最佳的机构。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在霍普金大学有两个同班同学,和我三人在毕业前的圣诞假期,一同到渥太华联邦人事部把我们的资料放进电脑资料库。他们的名字跳了出来,到了五月毕业,就去财政部国际司任职,其中一个二个月后,就派为联合国国际核能组织在维也纳开会的加拿大代表团成员。我的名字也跳了出来,叫我去联邦政府的监狱做狱卒。我自问并非狱卒材料。我们华人,花大量时间和金钱的牺牲,去追求高的学历,但却得不到像白种人一样的回报。学成后三到五年,人家会看你曾做过什么,有什么成就。名牌大学的学位,已经没人注意了。 名牌大学的另一作用,就是对个性的陶冶。大学是一群老师和一群学生的组合。名牌大学,更是贤才荟萃,思想汇集之地。老师和学生,都是来自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精英。他们来到一起,讨论不同的概念和观点,簇新的思想,以及判断事物,决定行动的原则。青年人浸染于这样的风气数年,天天受它熏陶,春风化雨,自然不觉地变成通达,有修养,有见识的文化人,对现代的趋势,都能大约了然于胸中,能独立思考,又能以广阔的视野来看问题。这样的人,可以付以重任。 大学时代,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人的文化知识,做人的道理,和人生的理想,都是在大学时代确立。名牌大学可以邀请到世界上最顶尖的政治领袖、科学家、学者来演讲,对学生的启发,不是一般大学所能比拟。有很多美洲的华裔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见过最高地位的人,是医生和大学教授,于是认为这就是人生的终极,人人想做医生和大学教授。这是不健康的现象。名牌大学学生的人生观,不会这样狭窄。香港、台湾到西方极乐世界读理工科的人,多数是去小地方,读小大学,生活在更小的华人社会。由进大学到得到博士,要十年的时间。在这十年中,完全与外边的社会隔绝,与群体生活分离,每天早念书,午念书,晚念书,学成之后,就有了避世的人生观,自认是科学人才,置社会的问题与苦难于不顾,对那些铮铮铁汉都为之动容的事迹,避而不见。 作者林达敏 有仁兄从大陆游水偷渡去香港,在私立学院毕业,拿到奖学金到加拿大深造。他毕生讲一句话:“我受过这么多苦,理了自己就算。”他读博士时,我读学士。“中国同学会”农历新年聚餐,我向他卖一张五元的餐卷,他说“我还没有理好自己呢!”他成为博士,就到了渥太华做公务员,我也辗转到了渥太华。那时他已过了十多年汽车洋房,安定舒适的生活。农历新年聚餐,我又向他卖餐卷,他又说: “我还没有理好自己呢!”这位仁兄比斯大林还糟糕。斯大林生而贱,是穷鞋匠的儿子。他晚年在住宅的办公室贴满了从画报剪下来的儿童照片,常指着对周围的人说:“希望他们不会在我们那种环境长大!”西方国家,把斯大林宣传为历史上最大的罪人,但他从来没有说过“我理了自己就算。”“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这位博士,读的不是圣贤书,是数学。 在华人社会里面,这样一心自扫门前雪的人,满目皆是。有某生物学博士,经常说: 其实名牌大学是不平等的制度,是英美民主国家不民主的一面。社会上机会的分布不平等,上层阶级机会多于中层,中层又多于下层。名牌大学的学生,大多出于有钱有势的家庭,以他们的家境,已有很多的机会。如果再进入名牌大学,和全国,甚至全世界同样背景的子弟,形成一个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网络,机会、优势更多。真正民主的国家,不应该有名牌大学。中国的高考制度,比英美的名牌大学制度民主,而且走后门的途径越来越少。但是不能 未能进入名牌大学的学子,不必气馁。中外古今很多成功人士,并不是出身于名牌大学,也有出身于名牌大学的人一筹莫展。有很多大学,虽然不是名牌,也是设备完善,师资优良。望我莘莘学子,努力不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