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
作者:林达敏
|
2016-01-18 16:52 |
華盛頓渡過地拉瓦河
对中国文化的研究,通常集中于孔孟思想,而忽略了日常生活所表现的现实文化。 中国有全球25%的人口,但只有7%的耕地,平均一个农民,只有1500平方公尺的土地。用这么少的土地,来养活一家人,在风调雨顺的时候,还可勉强得到温饱,若遇上天灾人祸,就只能饥寒交迫,等着饿死了。故此中国人普遍有强烈的危机感和恐惧,深怕辛苦累积的一点点东西,被人骗走,令自己落得个一无所有,一家陷入困境。 因此当有人大声疾呼,提倡大家起来做一件事,众人首先就怀疑他的动机,为免有所损失,于是提出条件:不能有私人目的(不许求利);不能出风头(不许求名);不能独行独断(不许求权);功成还要身退(就算事情做成,也不许得到任何好处)。这就是中国的现实文化,也就是儒家所指的小人。小人,细民也,并非不屑之人。毛泽东说中国人有“小农意识”,以现代社会学的术语,就是“小农文化”。“小农文化”,就是“小人文化”。中国有没有“小人文化”呢?有!“中国大,则小人多”。中国人凡事照传统进行,不加思考,所以这样的文化形成后,就没有人去研究对中国人的团结,有什么影响。虽然北美华裔,已不在生活在“小农社会”。但“小农文化”的遗风,还处处可见。 道家的中心思想,是不忠君而爱民,“道德经”一书反映了中国农民的价值观,认为“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大功告成,就应该隐退,这是天道的规律。这样的价值观,是中国文化令人伤心欲绝的一面,其起因是妒忌。中国的文化,孕育于几千年的贫穷。在富裕社会里,有很多的机会,一人有成,别人会说以后定会轮到我。但在贫穷社会里,一人有成,是非常难得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一般不知何时候才能有如此幸运的机会,对照自己的一事无成,对有成就的人,就恨不得宰而烹之。中国历史上很多杰出的人才,都给人陷害而死。中国的大地上,布满了冤死的英灵。所以功成身退,能避免因功成所带来的灾难。世俗如此,可悲可悲! 西方文化并不鼓励人功成身退。美国革命战争时,曾有一人功成身退,他叫高华(John Glover),是麻省一个渔夫。他在北美十三州宣布独立,并组织革命军(Continental Army)时参军。革命军的统帅是华盛顿。最先建军时,有二万人,但节节败退,到1776年冬天,退到地拉瓦河畔(Delaware),只剩下二千人,军队面临瓦解,美国革命到了最艰苦的时刻。在河的对面,是一个叫千顿(Trenton)的小镇。在那儿英军派了一千二百名普鲁士雇佣兵驻防。华盛顿决定于十二月二十五日即圣诞节,趁普鲁士兵在圣诞前夕晚间大事庆祝,第二天还未睡醒时突击,掠夺弹粮。美国人称该次战役为华盛顿渡过地拉瓦(Washington crossing the Delaware),是美国革命战争的转捩点。 该次战役之后,美国革命军节节胜利,英国终于允许美国独立。当日策划和指挥军队渡河的,正是渔夫出身的高华。战争结束时,他因军功已升至将军。但他功成身退,仍回到麻省做渔夫。在地拉瓦河之役,华盛顿的主要将领,还有诺斯(Henry Knox)和咸美顿(Alexander Hamilton)。诺斯是书店老板,但喜欢研究军事策略。咸美顿则是会计师出身。战后,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诺斯是国防部长,咸美顿是财政部长。如果华盛顿、诺斯、咸美顿都像高华一样功成身退,美国开国时的总统、国防部长、财政部长等艰巨的责任,由谁来负责呢?假如他们三人当时功成身退的话,也就没有今天的美国了。 肯尼迪总统曾说:“功成只是路程的一半。”(Getting there is only half the journey)。其实一宗伟业,功成时,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功成后若所有当事人都身退,种种事务谁去主理呢?昔日英国格林威尔(Oliver Cromwell)领导革命,法国戴高乐领导对抗德国,先后都功成身退,但后来又再复出,皆因没人能主持大局。所以功成不必身退,也不可身退。 我们反对功成身退,有其绝对的道理。我们必须义正辞严,把中国人骂醒。骂者爱也,爱之越深,骂之越切。加拿大有200多个族裔,我是华裔,当然深爱同族裔的人。别的族裔给我钱,我还不骂他们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