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owsprings201603

scroll back to top
问道老君山/河南 王明亮
旅游频道 - 文字游记
作者:王明亮   
2013-07-01 19:27

alt

       寻访老子,是我一直的心愿。
       据史料记载,老子出函谷关最后归隐洛阳栾川县景室山,后更名为老君山,原景室山所在山脉, ​​得名伏牛山脉。老子紫气东来,静静归隐,让后人缅怀至今。
       老子,一个古老的让时空跨越二千年的人。老子,一个骑牛归隐羽化成仙的人。老子,一个入 ​​选影响世界的 100 位名人。面对老子,想说的太多,但又恐失言,非常道,非常名。
       选择一个雨后春风拂面的清晨,来朝觐老子。
       老君山,经过昨夜春雨的洗涤,愈发山清水秀。春主生发,到处草木葱珑,绿味万千。朝觐的人群被崎岖的山路挽留,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前呼后应。昂扬的春色中,吹面不寒杨柳风,脚下不停歇,左顾右盼,老君山峰峦叠嶂,美不胜收。当年,老子攀越这人间天险,何等艰辛,可谓归隐多磨难。
       不多时,前方一箭山水,取名老君瀑,依山急射,遇湾成潭。山有多高,水有多深,验证在老君山的寻梦谷。
       寻梦谷,一条追寻老子归隐的神秘之旅。心系老子,一路向西。林幽幽,鸟啾啾,水潺潺,人悠悠。春日的老君山乍暖还寒,春意四泄,一步一景。老子的千年归隐,今人的寻梦仙境,得道的老子让我们得到了自然的最美馈赠。
       昔日,老子骑牛出函谷关,千里迢迢,经过翻山越岭的跋涉,抵达景室山。据说他远望景室山,看见紫气东来,就决心归隐此地。栾川,被称为洛阳的后花园 ​​,景色宜人。生死,人之大事。自古有“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说法。洛阳和栾川因伊水相连,我大胆料想历朝王侯将相选择葬在洛阳,是想北望老子归隐处,祈求一脉相承,共享紫气东来。
历史上老君山因险峻人迹罕至,而成为一代圣人老子道场。如今老君山小道石径,四通八达,成为百姓休闲胜地。时代变迁,物是人非,老君山却道法自然,默默迎接着来访者,一山一水都在演绎着老子的道德经,教化苍生。
       老子骑牛归隐景室山,一路坎坷,一人一牛,缓缓而来。古时的山路更加崎岖,艰险。试想,如果当年老子骑着一匹骏马,估计不到半路,马就因山路艰险累趴下了。只有坚韧的牛,脚踏实地,韧劲十足,载着老子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到达了归隐地。欲速则不达,老子是知道的。
       路遇一株千年兰花,含苞待放,故意盎然。春风中,香客祈福的红丝带,飘扬在枝枝蔓蔓。兰花树陪伴了老子千年,久经风雨,见证着千百年来朝觐老子的远客,老而弥坚。那种穿透历史的生命力,彰显为一种道德的力量,指向风光无限在远峰。 2000 米的海拔,山高雾浓,但闻人声语,不见踏春人。每个人都在静心探索老子的足迹,此时你我最好不相见。一心一意,觅道于一,以期悟得道生万物的老子心法。
       昨夜君山听春雨,一朝冰挂景万千。海拔 1500 米处,台阶更加湿滑,树木结冰,刚盛开的花朵被冰包裹,晶莹剔透中春花烂漫依旧,如琥珀,似水晶。在人间四月芳菲尽之际,能欣赏到冬天冰雪封山后的冰挂奇景,几个小时的跋涉之苦一扫而空,窃喜之余,为一路或因路远、山陡、湿滑、冰寒诸种原因返程止步的游人感到惋惜。人生的旅途,从此岸抵达彼岸,同样荆丛丛,诱惑多多,中途退却或戛然而止的,更不在少数。
       气温日高,林间下着冰雨,不时有树枝不堪承受冰雪重压,枝条断落,小树夭折。有诗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在冰雪后的深山老林,实情是随冰雪覆盖而弯腰低头,大多能幸免于跨压,待冰雪消融时存活下来。老子讲道法自然、无为而不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寓意深刻。企业文化中的“人企合一、顺势而行”的企业哲学,更是一种道德的传承。和合为谐,国泰民安。一些根基、生性不好的树木为冰雪淘汰,这种自然选择更可推及于人类社会的进化和演绎。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在函谷关一语中的。
       在登顶的四个小时途中,不停有人焦急或疲惫地问山顶还有多远,路人寥寥数语,往往语焉不详,让一颗颗朝觐的心茫然无际,让一双双朝觐的眼望眼欲穿。生活中,人在起点就急切得恨不能一步登天。其实,不论生命的旅程还是游历的路程,一旦到达终点了,一切就结束了。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是一个生命体验的过程,中途赏析是一个旅游者应有的姿态。慢生活,当下正在为世人接受。知道终点的距离,往往更让人焦急痛苦。小孩不知生死之乐,欢乐如一。成年人多一些细节过程的细嚼慢咽,少一些苦果极乐的恣意任性,或许心灵会更加喜乐平和,任性自在。
       登顶后,神清气爽,一览众山小,回顾冰挂美。道德的浩然之气,化作云山雾海。 2217 米的河南海拔最高处的铭记,让人高处不胜至喜,在中原大地可与“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毛主席语录相媲美。
       七个小时的徒步漫行,来到了老子文化苑。老子铜像坐落在老君山同河岭上,据说是用 360 吨青铜铸造,像高 38 米,通高 59 米,是我国目前最大、最高的老子铜像。铜像下面是刻有国内 81 位知名书法家撰写的《道德经》的道德墙。全国近百名书法家共书道德经,镌刻在老子铜像前,引来无数人的观摩和赞叹。老子执掌周朝国家图书馆,学识深厚,但他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决心归隐的老子本无意著书立说,是函谷关令尹喜,奇迹般地让老子归隐前信手写下五千言,是为《道德经》,广为流传,泽被于后世。老子的这种厚积薄发让人敬仰,当下的喧嚣浅薄甚而剽窃、芜谩之风,则让人揪心。至于道德经对中国的影响,则随处可见。政治上,从道德经发展出的汉代文景之治,到道门高士魏征辅佐的贞观之治;文学上,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到王维、孟浩然代表的田园山水之风;宗教科哲上,道德养生到武当太极,到道教、哲学、二进制等,老子其人其书影响之远之广,难以表述。
       春秋末年,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老子骑牛,大隐隐于山。世纪新春,一个和谐大同的时代,众人共识,弘扬道德,经世治维,共圆中国梦。

       作者简介:王明亮,河南省永煤集团永银化工综合部长。

scroll back to top
 

相关文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