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owsprings201603

scroll back to top
古隆中写意/ 江西 周锋荣
旅游频道 - 文字游记
作者:周锋荣   
2013-06-11 23:18

alt

       绿意盎然的林荫小道,两旁掩映着繁茂的林木和葱茏的花草,把古隆中点缀得格外幽雅别致。阳光顽皮地钻过树枝的缝隙,跳到我身上嬉戏。溪涧与小沟,播出的水声、虫叫声与鸟鸣声,衬托出释放心灵的静谧。
       以前曾读过几遍《三国演义》,古隆中就成了我神往的地方。今年4月,应朋友的邀请,终于有机会畅游古隆中,一览诸葛亮立志、成才、出山、建功的人生历程。古隆中,位于湖北省襄樊市襄阳以西的西山环拱之中,是诸葛亮青年时隐居躬耕的地方,脍炙人口的《隆中对》和“三顾茅庐”,都发生在这里。
       古隆中的大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牌坊,斗拱飞檐,坊体高大,蔚然壮观。正中的门额雕刻着“古隆中”三个大字,背阴写着“三代下一人”,两边小门上雕刻着“宁静致远”、“澹泊明志”,中间镌刻着“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频繁天下计”的诗句。一进门,就令我对诸葛亮的人品与情操肃然起敬。牌楼下,有许多人在拍照留念,我想拍一张“空镜头”,结果等了很久。
       转过石坊,就是诸葛亮曾“躬耕垄亩”逾十亩的躬耕田,方方正正,很是整齐,只是如今这里的田地早已荒芜了。后人在田间修了躬耕亭,作为纪念。老龙洞周围松柏交翠,山水相映,老龙洞的泉水被一条小溪,牵进诸葛亮的躬耕田。这里秀丽幽深,风景别致,一座凉亭和一座曲折的小石桥,搭在水面上。
       “到这拍一张。”,好友先到了游人最多的景点——三顾堂,站在门前古柏旁,对我边喊边招手。传说这三棵古柏,是刘关张三顾茅庐时的拴马树。其实,拴马树为后人所栽,但也增添了游人的不少情趣。站在这里,我仿佛听到了一串串急促的马蹄声,自公元207年呼啸而来,踏碎了隆中的宁静,送来了“三顾茅庐”的美谈。后人把诸葛亮与刘备在隆中的对话,称之为《隆中对》。从此,诸葛亮告别了在隆中的生活,施展出过人的才智与胆略,使刘备集团由弱到强,迅速壮大,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汉政权。
       位于三顾堂之后的六角井,原在诸葛亮宅院内,现处于三顾堂和草庐亭之间的偏右位置。其六角井的井体是砖砌六边形,井底为六棱锥形,上有雕花古朴的六块石栏板。六角井不仅成为古隆中的十大人文景观之一,而且为草庐故址所在的实物佐证。井旁有碑文介绍:这口井,是诸葛亮在隆中耕读时宅院内的生活用井。我在井边拍了三张照片后,过来了一位道士,问我是否抽签,因时间仓促,又不感兴趣,我只得微笑着摇手。
       武侯祠,是祀奉诸葛亮的祠宇。诸葛亮死后,凡他到过的地方,纷纷为他立庙。各地的武侯祠,已达七座。这里的武侯祠,砖木结构,飞檐叠瓦。祠外古树参天,松柏滴翠,弥漫着高山仰止的肃穆之气。大门两旁立着四根柱子,下不落地,叫做吊脚柱。有人说,这象征孔明的神明。祠内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及蜀汉政权中文武大臣塑像,威武雄壮,栩栩如生。在诸葛武侯塑像前,我凭吊良久,不禁想到诸葛亮独居隆中似卧龙,凭着超人的智慧与卓越的文韬武略,才流传后世。
       在古隆中,我感到诸葛老先生好像仍在这里走动。少年磨难与青年隐居,成为诸葛亮日后成器的最好平台。因父母早亡,随叔父流落襄阳,后隐居隆中10个春秋。他拜良师,交贤友,遍学百家,终于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有抱负、有才华的青年,继而为匡扶汉室,不遗余力。
       离开古隆中时,我不禁回头再望,觉得它像一幅天然画卷,向我徐徐地翻开了那迷人的山水景色,更像一部人生教科书,教我学会了如何在磨难和打击中自强不息……

       作者简介:周锋荣,1980年8月通过社会招干进入农行工作,现任农行江西余干支行工会副主席兼党委秘书,系中国金融文学艺术社社员,已在《光明日报》、《农民日报》、《华夏散文》、《金融博览》、《中国城乡金融报》、《金融文学》、《中国职工教育》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90多篇,曾获中国大众文学学会和散文选刊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美文天下•首届全国旅游散文大赛二等奖、2012年全国金融文学大奖赛三等奖和优秀奖。

alt

scroll back to top
 

相关文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