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衣服 开裆裤:这不单单是文化差异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作者:汇泽   
2015-04-09 15:12

39

今年的4月8日是“国际粉红日(International Day of Pink)”,是加拿大的“反欺凌日”。联邦公共安全部长还专门发表声明,表示“这是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社区联合在一起的一天,庆祝多元、并提高人们对终止歧视和任何形式的欺凌的意识”。他鼓励所有加拿大人“穿上粉红色衬衫,以象征我们社会绝不容忍欺凌”。

据报道,全加各地有940万人参与这一“粉红日”活动。无论是学校的学生还是老师,公司的职员、各级政府议会里边的议员和工作人员,不论男女,很多人都在衣着上加上粉红色,最多的当然是粉红衬衫或文化衫,有的人也戴上粉色围巾、粉色的领带,或是穿上粉色袜子。有的锡克族人士打上粉红色的包头,颇有民族特色,有的干脆在这一天把头发染成粉色,把警车包成粉色……。

关于国际粉红日和粉衬衫日,都是起源于加国一段感人的故事。2007年新诗高沙(Nova Scotia)省一间中学的开学第一天,一名9年级新男生因为穿了一件粉红色的Polo衫,就被学校里那些惯于倚强凌弱的几个12年级大孩子欺负,取笑他男孩子为什么穿粉红衫,是不是同性恋呐?并威胁要揍他……

12年级的男孩子David Shepherd 和Travis Price看到伤心的9年级男生,觉得不能容忍他们的学校有如此欺凌行为,就决定采取行动。两人自发组织了一场穿粉衣的行动,通过互联网和电话,呼吁男同学在第二天穿上粉衣服,相应他们两人的反欺凌行动,并从廉价店买了五十件粉色文化衫准备分给男同学。

第二天一早,情势非常出人意外,粉色如海啸般汹涌,不仅是五十件粉衬衫一抢而空,很多人自己也去买粉色衫穿上。学校数百名学生,不论男女,均穿上自己带来粉色服装,有些人甚至从头到脚,全副粉装……,整个一片粉红色的海洋。被欺负的同学一反忧郁沮丧,如释重负,挂上了笑脸。

两个高中生发起的“粉红海洋”,效应接踵而来,传播到全省、全国以及西方很多国家之后,纷纷得到相应。几日之后,Nova Scotia省的省长就宣布,设立“站起来反欺凌日”。2012年,联合国也设定了“反欺凌日”。

40

安省韦恩省长与身穿粉红色衣服的Agincourt Collegiate Institute学生合照。在她右手背后的是省议员黄素梅。

粉衣服的分歧:反歧视欺凌、还是诱导同性恋?

穿粉红色、反欺凌之所以在加国得到广泛相应,我认为体现了加国普通民众的两个价值观念。其一是崇尚敢于挺身而出、为弱者或被欺凌的人仗义执言的观念。其二是平等、互相尊重、包容的观念,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不能因为某个种族、宗教、性取向、肤色、服饰等等原因,对他人恶言相向,恶意贬低甚至欺凌,是不可容忍的。

在政治上,对“粉红日”的支持是不分左右、跨党派的,加国各省的省长和教育厅长都表示支持,这其中包括安省省长韦恩、BC省省长简蕙芝、Nova Scotia省、沙省、棉省等省长,也包括总理夫人劳琳·哈珀,她说“我是国际粉红日的一名骄傲支持者,多元化和包容是紧贴我心的价值观,也是很多加拿大人心中的价值观。”

然而,这样一个体现“很多加拿大人心中的价值观”的日子,在一部分华人心中却有截然相反的认知:网上有一篇文章《胡子节和粉红节 -- 写在新教育大纲即将推出之际》,“连Boy也穿粉红的东西”,作者认为太超出想象力。这位家长也许和当年欺负那个9年级新生的想法一样,“男孩子穿粉红色衣服怎么可以?”《海外留学联盟》的一篇文章反对新版性生理教程,也同样对学校“必须”有一天全穿粉红色表示不可接受。男人穿一次粉衣服,就会变成同性恋或女人吗?

更大的“阴谋论”还在后面——有部分华人认为,让女孩带假胡子是鼓励女孩混淆自己女孩的性别(实际上Movember为男性疾病筹款运动,在此暂不细述),让男孩子穿粉红衣服,是鼓励男孩子混淆自己的男孩子性别,是“诱导”孩子走向同性恋……。

开裆裤的分歧:无所谓怕羞、还是重视?

“开裆裤”已经逐渐远离华人社区和中国人,早期移民的华人,也许会有让孩子穿开裆裤的经历,后来从邻居异样的眼光中,察觉到自己习惯的不同,而不敢再让小孩子在加拿大穿开裆裤。但当笔者与一些反新版健康及体育课程的人士讨论时,这些反对人士认为,中国人告别穿开裆裤的时代,是因为物质条件的改善,有了“尿不湿”,有的认为是因为重视了“怕羞”的意识。

然而我认为,对开裆裤的认知,恰恰也体现了一些反对人士的误区。部分华人也许觉得,小孩子不存在害羞,对性方面不了解最好,因此穿开裆裤、把性器亮给别人随时参观“也无所谓”。这是一种“避讳谈性”的认知,是对性器不够重视的认知。

然而主流加拿大人的认知,不是对性器和性观念的“开放”,而恰恰是对性和性生理发育的重视和法律意识,在加拿大,不适当地去触摸幼儿的性器,属于侵犯行为,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新版教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求让小孩子认识自己身体各部位的正确名称,包括自己的性器。

新版教程第93页指出,“我们以尊重(with respect)的方式谈论所有的身体器官”、“每个部位都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我需要知道如何呵护并如何表述我的身体,如果我受到伤害或需要帮助,并且知道正确的词汇,其他人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事实上,正是有很多调查性侵犯的专家和警方,呼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这些器官的相关名称,才可以更好地保护孩子。孩子需要培养“识别关爱行为还是侵犯行为的能力”,侵犯行为例如“不适当的触摸、语言或身体暴力、欺凌”等等,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开裆裤这样的东西才不会在这里被认同。

文化差异、还是认知差异?

加国主体社会的认知,与部分人士之间存在如此之大的反差!值得我们反思,也许这正是此次新版课程争议的核心。也许有人会把上面的分歧,归类于文化差异,但我不这么认为,这是认知上的差异。

对于粉红日,这是社会公义、价值观和自我恐惧误区的分歧。本地加拿大人的主体认识是反欺凌、提倡包容和平等,而有一部分人则认为是“诱导同性恋”。我在这里不谈同性恋是否是天生,只想提醒:无论原因如何,同性恋的人是确实存在,同性恋的家庭(两个妈妈、两个爸爸),也是确实存在。这是西方社会、加拿大政府法律上承认的事实。新版教程正是要让孩子知道,学校里会有不同的同学,大家都应该平等对待。

对于开裆裤和保护性器,新版教程认为需要从一年级让小孩子重视性器的存在,从小知道隐私和保护,加国有的省份甚至在幼儿园就开始这样的教育;而有一部分反对者则认为“让孩子继续保持孩子”,不让孩子知道性器这样的“淫秽”名称,从深处来说,这种观念其实与让孩子穿开裆裤并认为“无所谓”是相似的。

 

weibo365     weixin365

 

scroll back to top
 

相关文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