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事件”对峙 萨拉热窝的启示 |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
作者:汇泽 |
2014-08-20 15:23 |
哈珀总理计划访问中国,又高调指责黑客事件“就是中国做的”。 2014年的8月,世界很多国家都在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 一百年前,一个塞尔维亚族学生普林西普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的街头开了一枪,这枪的目标是前来指挥军事演习的奥匈帝国王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当时可能任何人也不会想到,普林西普这一枪,竟然打出一个世界大战来。 奥匈帝国王储萨拉热窝遇刺事件,成为了欧洲战争的导火索。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俄国人为了挽救自己的斯拉夫小兄弟,发布总动员;结果不等俄国正式启动战争,8月1日,德国率先向俄国宣战,这样一来,德、俄两个根本没有卷入冲突的国家,也从未就危机的实质以及后果做过任何认真的思考或政治对话,就已经开始互相进入对立的战争状态。同一天,法国也下达总动员令;8月3日,德国又向法国宣战;4日,德国大举进攻比利时;同一天,英国也加入战团,向德国宣战;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
奥匈帝国王储萨拉热窝遇刺,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 短短数日如此这般的连锁反应,战火迅速波及到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当世界各国已经纷纷宣战点燃战火之时,奥匈帝国的军队还没来得及进攻塞尔维亚。 随着英国的卷入战争,加拿大自然也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国派出了60万人参战,共牺牲了6万7千名将士,25万人受伤。在亚洲,中国北洋政府于8月14日向德、奥宣战,但没有出兵,仅有14万劳工前去做苦力。日本向德国宣战,但攻打的却是中国的山东半岛,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在领土上却输给了日本。 我们对参与战争的将士为国献身的精神表示敬仰,也对如何汲取战争教训,让人类更加有智慧,尽量避免灾难和损失而需要认真思考。 负能量 突发事件点燃巨大破坏 萨拉热窝的刺杀案件,看似一件不太起眼及偶然突发的事件, 却触发了三十多个国家之间的大战,成为人类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因为奥匈帝国王储一人的死,引来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战火波及15亿人口。交战各方经历的,都是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著名的凡尔登战役,在大战中是破坏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整个大战导致1000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按当时的价值估算,经济损失达1700亿美元,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史的悲剧。 长期以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机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课题之一。为什么欧洲会那么毫无顾忌地滑向了战争?著名学者玛格丽特•麦克米伦(Margaret MacMillan)出生在加拿大多伦多,曾在多伦多大学出任圣三一学院的院长,目前是英国剑桥大学泰斗级的一战历史学家。她最近的新著《战争结束和平:通向1914之路》引起世人的瞩目,她在书中感叹道:“1914年世界政坛的所有关键人物中,没有一个称得上是伟大和富有远见的领袖,没有一个有勇气挺身而出,抵挡住把世界推向战争深渊的压力。” 正能量 如何以史为鉴共促和平与发展? 反思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到现在,人类是否比以前更有智慧和能力化解冲突,实现世界的共同发展及和平? 时代是否真的变了?世界是否真的由冷战期间的两极世界变成了当代的多极世界?时代的主题,是否由原先的两大集团争夺势力范围、战争与革命,转变成新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潮流? 且看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发动者,不是也强调有确凿的情报证据显示,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因此必须以战争和对抗的形式解决问题,战争就这样被推上了前台。数年下来,战争解决了什么问题?类似于一次大战之前的萨拉热窝,如果目标不是传递正能量,而是推动战争,那么结果就真的可能就是爆发战争,这种战争的规模和惨烈程度,是任何交战各方事先未曾预想的。 今年8月,我们加国外交部长访问中国,本来这可以是一个双方促进沟通,增进双边关系的好时机。总理哈珀计划于今年年底访问中国,外界普遍认为外长的中国之行是为总理的和平外交铺路。然而就在外加部长抵达北京的当日,加国“碰巧”释放出另外一个信息:“中国黑客袭击加国”。“铺路”的外交最终转变成了“埋雷”的外交,世间没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如果不是为了传递正能量,求同存异、谋求共赢,而是“麦克风外交”的方式,寻求冲突、促进对抗,本来有可能通过政治对话和协商而解决的问题,最终的结局就很有可能成为升级的对抗。 “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暴风雨来了,谁会高兴? 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