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中笔会文学奖 三等奖作品】姜尼《寻找美食》+刘荒田点评 |
文学园地 - 散文随笔精选 |
作者:姜尼 来源:加拿大网络电视 |
2021-12-26 19:13 |
早年最喜欢吃的就是门口的豆浆、油条、豆腐脑,这几乎成了每天的固定食谱。老家的油条在油锅里一炸,然后用一床大棉被一盖,油条瞬间就变成又酥又软,特别好吃。豆浆是用那种特大的锅煮,热气腾腾。老师傅用一把特大的长铁勺舀去浮沫。然后用那种大海碗盛上一碗,喝得痛快淋漓。现在多伦多的华人超市里做的油条太硬,而且油太大,吃到嘴里又油又腻,口感一点儿都不好,一点儿也没有老家的味道。豆浆竟然是甜的,让人没法下咽。 老家的饭虽然吃着舒服,可是总觉得有些“老土”,不上档次。于是出国以后尽可能找各种各国美食,来满足这颗吃货的心。 最先去的是欧洲,我所在的那个欧洲小城中国人不多,中餐馆倒是有两个,也基本都是西餐的做法,服务对象也是当地的洋人为主。和老家的中餐区别很大。那时候我工作的医院在一座不太高的山上,是最大的附属医院,在欧洲也相当的有名气。那时候大家很多人都是中午带饭,我虽然工资很低但难改“吃货”本色。天津人素来有“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的说法,所以每天中午都去餐厅吃西餐。 西餐的第一道其实是喝汤,正好和中餐相反,中餐都是汤在最后。餐厅的门口放着一个大桶,免费取汤。最常见的汤就是西红柿汤和土豆汤,我都比较喜欢。其做法肯定和中餐不同,感觉其中有很多奶酪。 餐厅很大,一到中午医院员工呼呼啦啦地坐满了大厅,我也夹杂其中。每个人取了餐盘然后排队购餐。西餐一般都是一个主菜加上主食米饭或者薯条。比较喜欢吃的一道菜就是烧牛肉胡萝卜加薯条,比较对胃口。如果没吃饱,薯条或米饭都可以免费再加。有一回上了一道菜“煎牛排”,大家都在那里抢,我也凑热闹点了牛排。牛排看着外皮焦红,甚是好看。一刀切下去,血水就渗出来,一口咬下去血水顺着嘴流,一股生肉味,当时就有想吐的感觉。咬着牙吃了几口,匆匆离开餐厅,到了洗手间就吐了个干净,以后我就落下病根,再也不敢点煎牛排了。 有一次在餐厅吃饭,刚从国内来的小王点了一盘面条,也不是我们中国人认知的那种常规面条,叫做"Spaghetti", 黄黄的有些硬。洋人吃面使用叉子把面卷起来变成一个面团再放到嘴里。小王还是中国传统,哗哗地往嘴里扒拉,声音甚大,一众老外斜眼相觑,弄得我们几个很没面子,不过也慢慢长了不少就餐知识。 多伦多的西餐基本和欧洲没什么区别,其最大的特色是在这里可以吃到全世界各地的美食。 这里的中餐馆多如牛毛,但口味多是粤菜系列,北方人吃著有些偏甜,而且向西餐靠拢了不少,不太对北方人胃口。前些天去了一家穆斯林餐馆,一个大盘子里烤好的鸡肉、羊肉和牛肉以及各种蔬菜放在两张大饼上,那饼叫做“馕”,看着甚是好看,但是都有些硬,吃起来口感不是很好。 多伦多的亚裔餐厅也很多,比较有特色的就是日餐和韩国餐。日餐从原料、烹饪到环境都比较讲究。很多日餐馆都是小单间,很有私密感。最有特色的大概就是“Sushi”,但我一想到很多寄生虫可能寄生在生鱼片上以及日本的核污染,就对生鱼片有些望而却步。韩国餐比较有气势,无论是烧烤还是砂锅都感觉不错,是可以经常光顾的地方。 有一年一个中国心脏病医师代表团到魁北克访问,我应邀去做翻译。会后最后一天是宴会,在魁北克老城的一个城堡里举行。当时人很多,记得主菜是一道鸭腿。量很大,有些油腻,很多人都吃不完。法国餐给人很浪漫的感觉,但真吃起来可能并不是那么回事。 比较喜欢的西餐是意大利餐,有一年在威尼斯旅游,中午饭去了一家披萨店。那个店非常古老,俯身下看就是河水,很有情调。那回吃的披萨也彻底改变了我对披萨的认识,原来披萨的面壳可以做得那么薄,还是那么好吃。喜欢吃意大利餐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意大利人特别的热情,一点儿没有欧洲其他洋人那种令人有些厌烦的优越感。有一次在热那亚的一个广场,一个意大利人和我热火朝天地聊了半天,他不懂英语,只会意大利语。但是连比划带说,我们聊得还挺热闹。 在国外漂了许多年,每到一处总想着品尝各地美食,可总觉得是异邦食物,吃起来心中总夹带些陌生的情绪,总是感觉不能放开,没有痛快淋漓的感觉。 离国十几年后终于有机会回国,家人似乎感觉到这些年漂泊在外的落寞情绪,于是把我带到离家不远的一个早点铺吃早餐。那是一个很有历史的早点铺,几十年城市变迁改变了许多,但那个早点铺几乎没有什么改变。还是那种特大的锅煮豆浆,盛豆浆的还是那种大海碗。油条炸好后还是放在一个大箥箩里盖上一床大被,油条还是那么酥软。一碗豆浆,一碗豆腐脑,两根油条,一下子就吃出了当年的感觉,吃得香甜,吃得痛快,吃得忘记了时空变幻,吃得想起了许多坎坷从前,不知不觉间两行清泪竟然流了出来。 原来最好的美食在故乡,她浸在梦里,藏在心里,无论走到何处都隐隐地召唤,回故乡! 从此再也不满世界找美食,因为最美的食物要在那方土地吃,那种情绪吃,不仅仅是美食,还寄托着我的一点儿灵魂,埋在心中的一丝渴望。 【作者简介】
姜尼,天津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医学博士学位(内科心血管病专业),曾留学比利时鲁文大学,2000年底移民加拿大。先后在欧洲、美国和加拿大著名医学机构从事心脏病基础研究,现居多伦多。自幼喜好文学,著有自传体纪实小说《医师日记》、散文随笔集《枫国情怀》以及个人诗集《情系多伦多》。诗作、散文收录于《诗夜无眠》《诗夜星游集》《诗情画意》《国际日报》 《解放日报》《红豆》《金太仓》《别有枫情》《手牵手,回家国年》《加拿大华文微小说选》《加拿大华人诗选》《校园情,加国情》《海外华人短篇小说选编》《台港文学》等报刊、文集。大量博文登载于“海外文轩”和“万维论坛”。 【著名作家刘荒田点评】
作者寻找美食的漫长经历,始发点是故乡,往下是欧洲和多伦多。欧州菜式以及包括中、韩、日、清真在内的亚洲菜式,一一尝试,最后归结到:美食在故乡。原来,全文抒发的是“胃口的乡愁”,一如“月是故乡明”之于游子之眼。体验都是第一手的,对食物与其相关文化的描写,切实而不乏空灵。 终评委主任:美国著名作家刘荒田 终评委:《加拿大商报》副总编黄学昆、加中笔会会长孙博、加中笔会副会长原志 初审工作:加中笔会理事文章
加中笔会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jiazhongbihui 加中笔会电邮: 该E-mail地址已受到防止垃圾邮件机器人的保护,您必须启用浏览器的Java Script才能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