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宜川:纪念抗战时期中国首任驻加大使刘师舜
文学园地 - 散文随笔精选
作者:桑宜川   
2021-03-15 17:35

11

  回望历史,民国时期的中国外交界可谓人才辈出,精英荟萃。他们在国际舞台上慨然陈词,纵横捭阖,无论国内时局如何艰难,后援乏力,仍不辞辛苦,斡旋于所在国的士林与官邸,为国家和民族争取最大的利益,贡献尤殊,刘师舜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外交家。因为种种历史原因,他的人生故事被尘封了大半个世纪。如今还原历史真相,以飨读者。

12a

  刘师舜是民国政府时期的职业外交家,他在人生30岁时便担任外交部的重要角色,曾任欧美司司长十年。1941年被任命为驻加拿大首任公使,1944年升任大使。履职期间,多次在加拿大各地大型集会上发表演讲,为争取各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奔波忙碌、尽显外交才能。此外,他还积极与加拿大当局交涉,废除其在华特权及对华侨华人的苛刻法规,全力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功彪史册。

  1941年初,正值抗战烽火炽烈之际,蒋介石在陪都重庆颁发委任状,任命中国驻英大使郭泰祺出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擅长英文稿件处理的刘师舜,颇受郭泰祺器重,被委派担任欧洲司司长兼代美洲司司长。同年11月,刘师舜被任命为中国驻加拿大全权公使,临危受命,踏上了远渡重洋的旅程。

  殊料启程之际,由于太平洋战事爆发,香港被日军占领,经香港前往欧美的交通线断绝。刘师舜迟至美国飞虎队开通印度驼峰航线后,于次年1月方才成行。1942年2月26日,刘师舜甫抵渥太华,即向加拿大总督阿斯隆伯爵(The Earl of Athlone)呈递国书,遂展开筹建使馆工作。

13

右二刘师舜,右三蒋介石,与民国外交及军政大员合影。

  初来乍到,建立头功

刘师舜通过加拿大房地产公司的介绍,经过实地勘察,最终选定购买加拿大前总理波尔登(Sir Robert Laird Borden)在渥太华的一处官邸。该官邸面积约18亩,前临公园,背靠丽多河(The Rideau Canal),景色宜人,房屋建筑宏伟,装修华丽。当年,加拿大在战争阴影笼罩下,房产价格骤降。刘师舜仅花费2.3万加元就购得了房产,后来该房产以50万加元售出,刘师舜为此颇为自豪,认为替国家做成了一笔好买卖。

  在筹建使馆过程中,刘师舜为加拿大华侨拳拳报国之心所感动。当年,华人社团领袖向他提议,动员散居加拿大各地的三万多华侨,每人捐助一元,用以支付购置使馆费用。刘师舜感念之余,以此乃政府之举,责无旁贷为由,婉谢了侨胞们的好意。中国驻加拿大使馆的创建伊始,为中加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刘师舜以此为起点,开始了在加拿大近五年的外交历程。

  刘师舜到任加拿大时,中国正进入抗战最艰难的阶段。日本几乎切断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全部联系渠道,令退守西南的国民政府面临巨大的挑战。争取外援,打破日本困死中国的企图,以维持中国的抗战局面,成为当时中国外交的重要使命。刘师舜深知责任重大,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是如何赢得加拿大人的同情,使其出手援助中国。

  舌战异域,石头开花

  刘师舜的破解之道,就是他擅长的抗战演讲。待大使馆地址确定后,刘师舜便马不停蹄地拜访各国外交使团和加拿大政府各部官员,四处演讲,宣传中国抗战。自1942年4月至年底,刘师舜在蒙特利尔加拿大协会、圣劳伦斯市斯瓦尼斯会、温哥华无线广播电台等召集的大型会议主讲台上发表长篇演讲达16次之多,题目包括:中国与加拿大、中国的抗战与建国、中国如何能继续抗战、中国争取自由的战争、中国与战后的世界、中国的妇女地位与工作,等等。1943年全年,他又到卡尔顿大学等各处演讲达19次,内容涉及日本无条件投降及解除武装、日本应完全归还占据中国的领土等。

14

  刘师舜精心对待每一次演讲,使每次演讲都成为加拿大主流媒体报道的对象。1943年4月7日,当他在加拿大兰特富市贸易局演讲之后,该市报纸发表题为《中国需要援助》的社论,指出中国所得到的援助,与其所需要的相差甚远;为加强中国抗战能力,呼吁各盟国应在最短时间内给予中国必要的协助,以帮助中国早日取得抗战胜利。

15

  刘师舜的演讲唤起了加拿大人的同情心和道义感。1943年9月15日,他在圣约翰市加拿大协会演讲后,哈利法克斯市的《明星日报》在18日发表题为《我们才是负债者》的社论称,中国驻加拿大公使刘师舜说,中国对加拿大负了一笔巨大的债,“这句话是基于客气,并无事实根据”,“六年期间,中国抗击轴心国侵略,而加拿大则逍遥事外”,“中国对我国不发生‘负债’问题,其实我国人对中国人欠下了一笔巨大的债务。”

  刘师舜辗转各地,用演讲换来了加拿大人对中国抗战的物质支持。每当他走下讲台时,就有演讲主持者将支票交到他手里。1942年6月13日,多伦多市中国战时救济基金会捐赠6.1万加元,支持中国抗战。1943年6月,借宋美龄访问加拿大之机,加拿大安省中国战时基金会捐献国币300万元,以充作救急之用。加拿大红十字会又相赠10万加元救济捐款。整个抗战时期,加拿大对华军事援助达一亿美元,这与刘师舜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

16

  演讲成为沟通中加友谊和关系的桥梁,刘师舜成为加拿大人熟识的明星,风靡一时。同时,每到一地,刘师舜都借演讲之机,看望和抚慰华侨,了解华人的处境,向他们转达中国政府的问候之意,诚心协助华侨维护他们的权益。

  长袖善舞,捍卫国权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国民政府以此为契机,积极谋求废除与西方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943年1月,中美、中英分别签订新约,标志着中国的废约外交取得了重要成果。刘师舜不辱使命,积极推动加拿大政府废止在华领事裁判权和苛待华侨法案。

  加拿大是英国的自治领,此前一直根据英国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等种种特权。1943年1月,中英新约的签订,意味着加拿大丧失了享有特权的条约依据。但加拿大不愿轻易交出享有的特权,刘师舜为此与加拿大政府进行了积极的磋商。

  刘师舜与时任加拿大总理兼外交部长金·麦肯齐(Mackenzie King)交往密切。刘师舜利用与他的友好关系,推动加拿大政府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1944年2月17日,经加拿大同意,中国驻加拿公使馆升为大使级,刘师舜成为首任大使。4月14日,刘师舜与金·麦肯齐签订《中加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条约》,宣布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加拿大政府承诺“愿在涉及任何加拿大国利益之范围内,协助中华民国政府交涉并设法使各国政府放弃其在北平、上海、厦门、天津及广州所享特权,并对任何废除此项特权之措置,不予反对”,规定两国互享保护对方侨民的正当权益。

17a

  然而,尽管加拿大废除了在华领事裁判权,却依然没能废除严重损害华侨利益的1923年“华人移民条例”(禁止华人入境法案),华人称之为“四三苛例”。根据此法,只有中国的外交人员、正式商人、大学留学生和在加拿大出生到中国受教育数年回来的人,可以进入加拿大,其余华人禁止入境。这是严重的种族歧视法律。刘师舜不遗余力地推动加拿大政府废除这一“苛法”。1947年3月,刘师舜离职回国。5月1日,加拿大正式废除该苛法,这一举错是与刘师舜的前期努力分不开的。

  清华教授,涉足外交

  刘师舜,字琴五,祖籍江西宜丰县潭山,1900年出生于湖南湘乡。祖父曾任清末民初知县、县长,父亲早年留学日本。刘师舜自幼受到严格教育,聪颖过人,学业出色。1911年,12岁的刘师舜以第四名的成绩考入“北京留美预备科”(今清华大学前身),进入清华苦读八年。1920年,留学美国,先后获霍普金斯大学学士、哈佛大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5年,刘师舜回国,时值政治学传入时机,正好是中国寻求建立现代国家的历史阶段,遂受聘清华大学教授,开设政治学课程。当年与之过从甚密的有罗隆基、徐志摩、储安平、张东荪、王造时、张奚若、余日宣、金岳霖、刘师舜、杨光泩、陶孟和、雷震等著名学者。

18

1990年,刘师舜伉俪(右一、右二)和陈立夫伉俪在陈府合影。

  1927年,经国民政府外交部上海交涉员郭泰祺介绍,刘师舜由国民政府新任外交部长伍朝枢委任为外交部条约委员会委员。1928年初,黄郛接任外交部长,又任命其为专任委员,从此踏入外交界。1932年1月,新任外交部长罗文干任命其出任外交部欧美司司长,统揽与欧美各国有关的政治、通商、经济财政、军事等交涉以及保护华侨、在华外国侨民的安全和财产等事宜。其时,刘师舜刚过而立之年,便担当外交部重要角色,可见其能力已获得认可,堪称青年才俊。此后一直担任欧美司司长,直到1941年。之后被派往加拿大、墨西哥任大使等职。1947年4月,刘师舜转任外交部政务次长。1949年1月,任中国驻联合国托管理事会代表,继续担任台湾民国政府驻外“使节”。

  士者本色,家国天下

  1958年,刘师舜退休,功成名就,淡出外交界,晚年侨居美国加州。他的国学及英文素养深厚,以书香为伴,以译书为乐,数十年笔耕不辍,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译作有:英译《中诗选辑》,陈立夫的《四书道贯》,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唐宋八大家文选》,改译《四书》、《中诗续辑》等,中译英诗《沙场寻父行》,著作《出使加拿大回忆》等。除此之外,他还写了《再论陶渊明原籍》一文,史海钩沉,论证陶渊明原籍为宜丰人氏,分别刊载于《东方杂志》和《江西文献》。

  那年那月,刘师舜虽身在异域,却无时不眷恋祖国,惦念故乡。1951年蔡仲威《赠刘大使》诗云:“人生聚散等飘萍,宝岛重逢喜又惊。把酒纵谈天下事,故乡风物总关情。”字里行间,称赞他深厚的乡思之情。1981年冬,刘师舜特意汉译英国罗伯特 布尔纳《赤蔷薇》短诗四首,寄给他家乡的弟侄。全诗借物抒情,寄托了对祖国、家乡的深情厚意。

19

1990年5月1日,刘师舜伉俪(左一、二)和俞国华伉俪在台北圆山饭店合影。

  1986年,江西宜丰县志办致函刘师舜,向他征集县志史料。远隔大洋,刘师舜立即复信,表示对桑梓修志“自当竭尽绵薄”,并随函寄赠自己的《传略》,以及著作史料。1988年,县图书馆向他征集地方文献资料,88岁的刘师舜,又寄赠他手头仅有的部分著译《墨庄刘氏之创始与蕃衍》等。1994年,县里编写年鉴,他又寄赠自己的著译及相关史料。对丰富家乡图书馆藏,形成该馆地方特色,功莫大焉。他对故乡文化建设的关怀,拳拳之心,实为难能可贵,谨此举偶。

  刘师舜自1958年退休后,台湾当局多次劝他回台定居,他却执意侨居美国加州之普林斯顿镇。因此,国民党政府不再发给退休金。他则心胸开阔,宁愿由子女颐养天年,也不再为五斗米折腰,士者风范,令人感佩。1996年8月3日,刘师舜病逝于美国加州普林斯大林顿镇,后改葬于纽约,享年96岁。 他是加中两国关系史上的永存的丰碑。

  子孙后代,光耀传统

  如今,在加拿大还有不少刘师舜的后代子孙。多年前华文媒体广为报道的加拿大籍赤脚跑者约瑟夫·麦克·罗魁尼(Joseph Michael Liu Kai-Tsu Roqueni)即是其中一位。笔者曾有幸采访了他。罗魁尼(下图箭头处)在家中排行第三,曾陪父亲(后排右三)回台湾探亲访友,兼学中文。

20a

  罗魁尼的中文名为刘凯祖,他的弟弟刘孝祖毕业于台湾政大中文系,以流利的中文对笔者说道:“家里共有10个兄弟姊妹,每个人都有包含‘祖’字的中文名,罗魁尼排行老三,“我们算一半台湾人,一半墨西哥人。三哥决定赤脚跑这种形式跨越美洲14国的梦想,家人都以为他疯了,但了解其想法后全力支持,二哥还帮忙找厂商赞助,盼海峡两岸的朋友们也能加入此义举。”

  罗魁尼曾用18个月从加拿大温哥华赤脚跑到阿根廷、沿途募捐,救助贫困失学儿童,可圈可点。罗魁尼是中墨混血儿,祖父是第一届南京国大代表,伯公即是中华民国首任驻加拿大大使刘师舜。父亲年幼时跟着祖父从中国到了台湾,后来赴加拿大留学定居,并与墨西哥籍的母亲结婚。罗魁尼说,在他的大家庭里,至今还遵循着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每逢中国民俗节庆之时,都要相约,合家庆祝。从他的话语里,笔者深切感悟了现代中国的一代杰出外交家刘师舜虽然已经长眠在异国土地上,但他的家传真经,那就是始终也改变不了的文化传统与故国情结,在大洋彼岸的子孙后代心田里早已扎根,常青常绿,永不消遁。


21

  作者桑宜川简介:加拿大华裔学者、加拿大枫叶出版社社长。原四川师范大学外语系七七级毕业,曾在四川大学外语学院任教多年,后赴澳大利亚留学。移民加拿大后,以治学为主,研究兴趣广泛,著述颇丰,现为加拿大多家华文报刊专栏作家。近年来与国内数所大学开展学术交流,常应邀回国讲课,并受聘为客座教授。

scrol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