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中百年友谊 程树人壁画再续新篇 |
文学园地 - 散文随笔精选 |
作者:桑宜川 |
2019-08-13 10:22 |
2019年入秋伊始,由加拿大华人美术家程树人先生(Arthur Cheng)领衔创作的大型壁画,在温哥华唐人街一隅落成,为加拿大华人百年历史又增添了浓彩重墨的一笔。这幅壁画,高约十米,宽约十四米,画面开阔,人物众多,规模宏大,绘制历时一个半月,堪称加拿大温哥华壁画之最。华人美术家Willow Yang 和Ying Cheng二人作为助手,参与了整个创作过程。 程树人告诉笔者,为唐人街绘制壁画是今年初温哥华市政府倡导并推出的文化工程,叫做“2019唐人街艺术征集项目”,最初约有80多位各族裔的多元文化艺术家参与应征,各自拿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和作品,经市政府组织资深专家评审,后来从中遴选出5幅候选作品,程树人的作品胜出,再次排名第一,被市政府指定在富大酒家所在的楼宇后门外大墙上,绘制唐人街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幅壁画,作为唐人街壁画艺术的一部分。这个文化工程由市政府公共艺术策划部及唐人街经济文化发展专案小组联合主办。 这幅大型壁画的主题是“欢腾的华埠春节”,画面以温哥华唐人街的中华牌坊作为背景,有二条金龙和一只大熊猫作为文化符号,具有象征意义,还有关公贺岁拜年,表现农历春节游行的热闹场面。从画面中可以辨认出不少对BC省华人社会发展卓有贡献的华人政要,例如国会议员黄陈小平,关惠贞,省议员屈洁冰、中华会馆的前任和现任理事长郑宗励、姚崇英,以及前任中国领事馆总领事刘菲等。BC省省长贺瑾也出现在画面中,作为政府代表,具有象征意义。 程树人出生于1942年4月,别名程树仁,祖籍广东,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早年曾在上海广告公司、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上海园林设计院任美术师,从事装潢设计。移民加拿大之前,他曾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雕塑家协会会员,代表作品有《聂耳纪念像》、《屈原铜像》、《女娲补天》、 《宝玉下凡》等。 移民加拿大后,他创作了不少雕塑和壁画,表现华裔移民的艰苦拓展、深层的精神状况,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华侨在加拿大生存发展的历史。他说:“用艺术表现移民生活是我的使命。”他试图揭示很多华人移民的困惑:我来自中国,我的身份是什么?作为一位艺术家和老华侨,程树人觉得有责任再现华人移民的过往精神风貌。如果你去唐人街,会看到出自雕塑家程树人之手的先侨华工纪念碑、中华门汉白玉浮雕,及部分街头壁画。在温哥华岛上有一座壁画村,那里的多元文化系列壁画中就有一组展现华人百年历史的大型壁画,也出自程树人之手,当你身临其境,你或许会看得感动,浮想联翩。 正因为程树人对华人社会与历史的建树,2018年他与另外四位杰出华人获得了第二届加拿大“钉重如山奖”。这个奖项是为表彰当代加拿大华人参与建设国家所做出的贡献,代表了加拿大华人社会的最高荣誉奖,已得到了加拿大联邦并省市三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颁奖典礼举行前,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联邦国防部长Harjit Sajjan,时任联邦司法部部长Jody Wilson-Raybould,BC省省长John Horgan等众多政要均发来贺信,列治文市长Malcolm Brodie到场致辞,极大提升了这一奖项的历史文化意义。近期,第三届(2019)“钉重如山奖”的获奖评审工作已经铺开,今秋时节当可揭晓。 程树人先生是我的文友,为人宽厚,思想睿智,话语中时时流露出浓浓的家国情怀。他移民温哥华已近30年,算是老移民了,逾七十的古稀之年,丰富的人生经历,厚积薄发,使他的作品内涵更为丰厚,表达深刻,也使他的艺术表达功力更加炉火纯青。在他艺术的引领下,新来的移民可以在瞬间内走入百年的厚重历史,追寻先侨的奋斗足迹。 程树人的雕塑作品,如今已成为加拿大温哥华唐人街的地标。 他一生从事雕塑艺术,作品洋洋大观。在他的眼里,加拿大虽然是一个社会安宁、平静的国家,但一路走来,却感言个人发展颇不容易。他是1990年移民的,十年后才有机会在温哥华公众场所制作并展示的作品。2000年,温哥华市政府在全国征稿,共有100多作品参赛,仅有5个作品入围,他的作品获得第一名,但当年市政府因财政经费不足,曾考虑启用第二名的设计方案,是由三个铁环组成的造型,制作简单,造价也低廉,但华埠众多社团联名拒绝,声援第一名。经过多次斡旋,历时数月,省市二级政府追加拨款,最终选定了程树人的设计方案,由作者本人负责制作。为了降低成本,整个雕塑在中国内地制作,完成后通过海路运抵温哥华,再运到唐人街安装而成。 这个纪念碑雕塑的造型颇像华表,上表天庭,下表功绩,碑的正面写着:“加华丰功光照日月”,这上联早就想好了,碑的另一面是下联则颇费斟酌,想了三年,在雕塑最后完成前才定好:“先贤伟业志壮山河”。其中的两个形象,一个是修铁路的华工,对横贯加拿大铁路有很大贡献,当时没有公民权,还受到排华政策的影响;另一个是参军的青年人,是华裔移民第二代,参与了保卫和建设加拿大。这一代人融入了社会,取得了公民权,在加拿大生根发展。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生动,整体设计既有浓厚的中华文化气息,又简洁地概括了华侨奋斗历史,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 若你走到唐人街中华文化中心,可见到他的作品“中华门”。门上的雕刻内容丰富,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深远。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神农尝草、大禹治水。门上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古代的“四象”,代表了东南西北之意。中华门设计得美观大气,表现了5000年的中华文化底蕴。 漫长岁月的移民生活就像一座金矿,为程树人提供了丰厚的创作资源。来加拿大后,他的很多作品都与华侨生活有关。走在温哥华唐人街上,你还能看到一幅大型壁画,这也是程树人的作品,名叫《百年风云》,位于千禧门左侧,画的是华侨在百余年的漫长岁月中,奋斗、立足、融入的艰苦历程。壁画中有很多历史画面:1860年,卖猪仔过来的华工来加拿大淘金;1881年,华工来修铁路;1910年,孙中山来加拿大募捐;1926年,唐人街的华裔有人拥有了汽车;1936年,有了华裔小姐选美;1944年,华裔参加二战;1947年,华裔取得了选举权;1976年,华裔第三代开办了电台;1986年,中山公园建成了;1990年,林思齐成为第一个华裔省督。画面上龙舟和枫叶融合,象征华裔融入社会。百年的奋斗历程,就这样凝缩在这幅大型壁画之中。 在唐人街的Columbia街夹Pender街,程树人画了三幅名为《历史瞬间》的壁画。取材于分别摄自1884年、1936年、1905年的陈年旧照。场景分别是洗衣店、理髮店、丝绸店。画面上的人物栩栩如生,再现了老唐人街的沧桑风貌。 若你去到温哥华岛的壁画镇,你会在该镇的显要位置,看到一幅《一个中国男孩的回忆》的壁画。这是程树人抵加5年后1995年的作品。这幅画视角独特,从早期华侨开杂货店老板的儿子,一个中国男孩的角度,来观察当时该镇华人的生活。画这幅壁画,程树人查阅了当地的历史资料。当地医院出生的第一个中国孩子,名叫郑宁(Ning Chang),长大后用英文写了自己的回忆录。他父亲开了一家杂货店,母亲对来店里的孩子很好,孩子们叫她郑妈妈。门口贴了一些招工的小广告,找工作的人经常聚集在他家的门口。当程树人画这幅壁画时,郑宁已经过世了。程树人说,创作这幅画的灵感来自鲁迅的《咸亨酒店》,从孩子的视角看社会。 在中国和加拿大都做艺术家,程树人坦言,在中国做艺术家比较容易。在加拿大,语言文化的障碍就是难以克服的问题,比如,他的作品《百年风云》、《高山仰止— 特鲁多像》,要把作品名字准确的翻译成英文,都不是那么容易。刚来加拿大时,为了谋生,他一边打工,一边学英语,一边到画廊看画。按他的话说:“三条腿走路,要生存,也要发展。”来加拿大后,虽然经历过种种困难,但他不后悔,移民使他的生活更精彩找到了自己新的价值。他说,温哥华的生活就是一条长河,自己希望为河水增添朵朵精彩浪花,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为社会服务。 在加拿大,他也做了一些雕塑作品,如UBC医学院馆内的第一任院长的塑像就是他的作品。他还创作了《高山仰止——特鲁多像》,捐给了渥太华国家文物博物馆。列治文的一个十字路口的双狮雕塑,也成为过往人们欣赏的一道风景。程树人告诉笔者,他计划创作“华埠人物谱”,用画笔把一些有过历史沧桑的人物形象留下来,这些人物本身就是历史。他希望这些人物在画面中活起来。“我们看着他们,他们也在看着我们。”他说。 回顾人生往事,程树人最幸福的时光是在大学时代,1959年到1965年,那时雕塑系的学制是6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他接受了完整的艺术训练,老师中有一些顶尖的艺术家。让他获益良多的是两位老师,一位是曾留学法国的老师滑田友先生,一位是留学苏联回来的雕塑家钱绍武先生。正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浓浓的儒家范式,令人感怀。 右起:第二届“钉重如山奖”获奖者程树人、李灿明、徐洪、梁燕诚、葛拥华在颁奖典礼上合影。 他从小热爱艺术,立志做米开朗基罗那样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不仅创作了很多传世雕塑佳作,还有很多伟大的绘画作品,;例如意大利著名教堂的天顶画《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就是他的作品。谈到米开朗基罗的作品,程树人总是赞叹:“太伟大了!”对于艺术家来说,雕塑与绘画,只是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思想和感悟。“从小立志是人生的重要开端”,他说,这决定了他一生走上追求艺术的道路。在中国做专业雕塑的年代,他留下了不少优秀的艺术作品,如上海大观园的汉白玉《红楼梦》浮雕,纪念反法西斯战争的雕塑。他的雕塑作品《滥竽充数》,还被收入学校教科书中做插图。昆明翠湖公园的《聂耳》花岗岩纪念像,也是程树人的作品,胡耀邦为此纪念碑题名。真可谓琳琅满目,蔚为大观。 2019年8月11日,历时一个半月的壁画终于完成,程树人先生(左)与笔者在温哥华唐人街最大的壁画前合影庆贺。 作者桑宜川简介:加拿大华裔学者、加拿大枫叶出版社社长。原四川师范大学外语系七七级毕业,曾在四川大学外语学院任教多年,后赴澳大利亚留学。移民加拿大后,以治学为主,研究兴趣广泛,著述颇丰,现为加拿大多家华文报刊专栏作家。近年来与国内数所大学开展学术交流,常应邀回国讲课,并受聘为客座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