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ncheonji656x60

scroll back to top
CPAC力挺陈国治 斥《环邮》混淆视听
专题频道 - 陈国治厅长事件
作者:CPAC   
2015-07-07 22:03

51

       针对《环球邮报》挑起的陈国治事件,加拿大中国专业人士协会(CPAC)会长杨静(如图)近日代表CPAC,以“当以新眼光看华人社区”为题回应《环球邮报》,全文中文翻译如下:

       在近来有关陈国治事件的舆论交锋中,CPAC(加拿大中国专业人士协会)不幸遭受无妄之灾。我们对《环球邮报》错误地把本协会描述为“亲自由党”组织而感到尤为失望。作为一份我辈期望甚殷的全国性大报,犯这样的错误,着实与以其应有的专业水准不相匹配。

       事实是,CPAC是一个完全无党派倾向的团体,对任何政治事件持独立立场,从不支持也从不反对任何党派。作为一个大规模的社会服务机构,我们曾参与过由各级政府发起的咨询活动;近年来,鉴于本协会对加拿大移民专业人士及社区的重要贡献,三大党的领袖人物都专程来访过CPAC,其中既有自由党的领导人杜鲁多(Justin Trudeau)、也有新民主党的邹至蕙,更有保守党的胡达克(Tim Hudak)、康尼(Jason Kenney)、黄陈小萍(Alice Wong)和奥利佛(Joe Oliver)。

       CPAC于1992年成立时,与政治毫无关联,完全是出于人性对于互相联谊的需要。当时,数百名华裔留学生已从北美各大学毕业,脱离了校园中的学生社团。初为加拿大专业人士,他们渴望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社交组织,可以彼此守望互助,CPAC因此便应运而生。

       在过去的20多年中,CPAC不懈努力,协助了成千上万的移民专业人士成功地融入加拿大社会,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建功立业。本协会的服务范围也从专注于华人社区,发展到全方位地服务所有族裔和社区。因此,我们在“CPAC”这个正式的官方名字之外,还采用了一个新的、解释性的名字:Cross-cultural Professionals Association of Canada (直译为‘加拿大多元文化专业人士协会’)。

       近10个月来,《环球邮报》做了数十次采访,但却没有与我们查核基本事实。这样的做法无疑会导致其读者对CPAC产生误解。

       对于CPAC会员和华人社区来说,事实性的错误已经足以令人烦恼,而让我们更加担忧的,是诸多无知和错误的观念,有这样的观念便有最近这类有关华人社区及其中一位领导者陈国治先生的片面性的文章。

       华人社区在加拿大生存和发展已近一个半世纪之久,然而,对于华人社区日趋成熟、逐渐参与到加拿大的民主建设之中这样的事实,社会上仍然有些人不愿意接受,他们意识里关于“我们”和“他们”的隔阂依旧冥顽不化。

       华人社区曾长期被批为对政治问题漠不关心;可是,华人一旦稍做努力,尽一点民主社会中再正常不过的参政义务,便被揪抓出来,妄加指责。 

       许多加拿大人对中国和华人社区存有大量的误解。仅举一例,最近亚太基金会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被调查者相信在加拿大的外国投资有25%来自中国,而事实上,来自中国的投资仅占3%。这类误解与加拿大媒体有关华人社区和所谓“中国影响”的片面报道有很大关系。因此,作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全国性媒体,《环球邮报》有责任和义务客观报道事实,提供秉持中立、不偏不倚和信息准确的评论,而不是混淆视听、以偏概全。

       任何对加拿大外交政策的变化、移民政策的倾斜以及大型采购决策的倾向性稍加观察和思考的人,都不难得出结论,向加拿大政府施加了“不适当”影响绝不是中国,更非加拿大华人社区;恰恰相反,华人社区对政府的游说和影响力微乎其微。

       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世界上,我们坚信加拿大与中国维持良好关系将惠及两国最佳利益,不仅是在经济上和文化上,而且在其他无形的层面上。在具体方法上,正如前加拿大驻中国大使马大维所言,我们应该战略性地与中国交往从而使加拿大获得最大的裨益。为此目的,象陈国治部长所作的那种促进国际贸易的努力应该受到褒扬,而不是诋毁;加拿大华人与其祖籍国的联系应该被视为优势和长处,而不是一种危害。

                                                        加拿大中国专业人士协会(CPAC)会长   杨静

点击请看:陈国治事件专题报导

 

weibo365     weixin365

 

 

scroll back to top
 

相关文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