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和人性的黑色幽默──评《谁在打劫》 |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
作者:李昶 |
2015-01-01 00:37 |
多伦多话剧团近日推出黑色幽默剧《谁在打劫》。剧情很简单。此剧是讲两个劫匪,打劫一家银行,绑架了工作人员和顾客五位人质。他们被警方包围。在僵持过程中,劫匪和人质有些互动。后来,情况转化,有些人质也转化成了劫匪想分赃。最后,警方突击,打死了其中六位,留下一位女银行职员当活口留口供。 而这一出简单的黑色幽默剧,却深深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多变性,和多层次性,提出许多让人感到困惑的问题。 同时,此剧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心理现象的文学艺术阐释。 要理解此剧,首先要了解一下“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什么?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即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症,是指犯罪中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的一种十分复杂情感或一种情结,包括心理状态和行为。同时,在深深地感受到随时可能失去生命的恐惧时,这种情结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某种好感、依赖心、甚至可能协助加害人。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术语和概念的起源:1973年8月23日,两名罪犯Olsson与Olofsson,意图抢劫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内最大的一家银行,并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在警方与歹徒僵持了130个小时之后,歹徒失败被捕。然而事后,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却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并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经费。他们都表明并不痛恨歹徒,并说绑匪不但没有伤害他们却对他们进行了照顾,人质并对警察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更甚者,人质中一名女职员Christian竟然还爱上了劫匪Olsson,并与他在服刑期间订婚。 隔年,1974年,美国报业大王赫斯的千金被美国的“新人民军”绑架,最后她自己也参加了绑匪的抢劫银行,来感谢恐怖份子。此两事件引起了学术界、法律界的广泛注意和研究。 研究者发现到这种综合症的例子见诸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更早的类似研究还有,纳粹集中营的囚犯与纳粹者的合作与告密、韩战中被中共俘获的战俘的洗脑(brain wash一词源于对此的研究)、受虐受奸妇女与乱伦的受害者(比如尤其是对于妇女的第一次的被进入的“心理刻印”),都可能发生雷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类似的经验和现象。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产生的前提条件: 第一,是要你切实感觉到你的生命受到威胁,至于是不是要发生不一定。然后相信这个施暴的人随时会这么做,是会毫不犹豫地。第二,这个施暴的人一定会给你施以小恩小惠小同情,比如对你在绝望的情况下实施恩威并行。第三,除了他给的所控制的信息和思想,他只让你知道和想他所容许的。第四,隔离信息,任何其它信息都不让你得到。第五,让你感到无路可逃,除了死路;在绝望下,为了生路,当事人可能产生合作行为,希望作为逃生的一种交换。 有了以上综合条件,人就可能会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人性中有这种屈服于暴虐的弱点,这就叫做“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对一个长久的施暴者不杀的恩威,当事人会觉得是一种慈悲。我们不要责怪人质为什么甘心自我作贱甚至同流合污,是因为他们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基于自我保护下产生的心理机制和行为。 这些恰恰就是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重性。我们人,不是我们自己想象吹嘘的那样崇高的。我们都很Basic。 说回多伦多话剧团的黑色幽默剧《谁在打劫》。 人在极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下,不仅人性会被扭曲,而且,许多平时掩盖的东西,还会被暴露出来。此剧还涉及一些很是复杂的人性现象。 比如,银行职员埃希(由郝甜甜饰),开始时在描叙她那甜美的爱情,她为了爱她的老公,愿意节制饮食,把体型变得更苗条。连绑匪都认为她活得没有“自我”。随着剧情的演进,她与老公在电话上的争吵,揭示出她其实马上要与老公离婚,想赶回去,凄凉地吃上一顿最后的告别晚餐。剧情急转直下,老公愤怒她的不能回家,不想再与她一起吃饭告别,自己吃了独食。埃希算好时间以后,电话告诉老公:她在家里已经准备好的食物里下了毒,是要准备和老公同归于尽,现毒性快爆发了。老公吓傻了,赶去医院,银行里的人质和绑匪都听懵了。后来被证明是埃希编造的下毒故事,以在心理上报复老公。 这里似乎是在上演一个闹剧。 但是,说回到真正的情况和人性,就不是那么简单的。其实,就我二十几年做心理工作,研究婚姻家庭,同无数男女打交道。我意识到:许多表面上看上去还不错的婚姻家庭,其实里面是有着很多很大的问题的。别人看见的,不过是假象而已。甚至,还有个别的一方希望对方死去(比如假定出了意外车祸),那么自己也就在无压力和无罪情况下解脱了。 这些,才是人性的真实。人性人心中有美好和善良,也有邪恶与黑暗。这些东西的并存,才是人的本性中最本质的部分。 另外,银行职员汉克斯(由邬松饰)在不同时间上与妻子联系(剧中由李睿饰),并发生激烈争吵,老婆贬低他,他自己近似于自虐地作践自己。这些都显示出那是有很多问题的病态婚姻和家庭。这恐怕是不少家庭婚姻的真实写照。 因为,人都是在婚姻家庭关系中,才脱下面具,少了伪装,才显示出真实的自我来的。 此剧中最为复杂的人物性格,也是最不好演的角色,是银行小职员,实习生克鲁斯(由云之南饰)。他老老实实干活,小心翼翼,一心想着转正工作,有一份固定收入。随着剧情的演进,我们了解了他一生都是由父母做主,他听父母的。父母安排他到西方留学,要求他进入银行实习,要求他力争转正,要求他工作固定下来以后,帮助父母办理移民。(这也是不少小留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一直是父母的乖孩子,跟着父母的指挥棒转。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活出过自我。他的自我消失了。他的存在,是由着他人的安排。他的生活的意义,也是为了他人。 难怪,他最后是显得那么地绝望。他首先顶撞绑匪,要求杀了他。他也是最先反抗,拿刀威逼绑匪,导致了形势逆转。他从那么胆小的一个人,成为了暴力的抗暴者,同时也愿意分了绑匪打劫银行的钱。不幸的是,他最后也死在警察的枪击下。 云之南饰的克鲁斯,把一个老实人的心理,那么低调实干,和那么绝望地活着,表面沉静内心哭泣,表现得很好。 邬松饰的银行职员汉克斯,表演的表情很好。把一个懦弱,自卑,甚至有点猥亵到自我作践的小人物的心理行为,体现得淋漓尽致。 郝甜甜饰的银行职员埃希,起初不仅表现出一个外表口气温顺低下、想做个好女人的女人,内心有着强烈的自我,同时,还有在被逼被欺凌到极端时,内心的强大反抗力量和报复心理。同时,对郝甜甜演技的看点,还是有在她的嘴型变化上。她把一个女人的内心,想当小女人,和那种不自愿的服从,内心的扭曲,委屈,以及傍徨,还有仇恨和反抗,报复心理,在嘴型运作上表现细腻和把握得当。 这剧里的绝大多数演员,因为都是多伦多话剧团的经验演员,有着不同的表演背景。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总之,这是一出表演的比较成熟的戏。 这出戏剧,在一个压缩的时空里,把人的恐惧,迷失,压抑,爱恨,欲望,渎职,暴力,求生,绝望,等等,都交织在了一起。它向人们展示:人性是可以同时存在于不同的层面上的。它们在表面上是矛盾的,但是,在本质上又是必然交叉的。 还有,到剧的最后,女顾客莉莉(由李睿饰)和绑匪本(由夏河饰)之间,还产生了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恋情,还渴望着能在某一处度假屋里去共度良宵。 黑色幽默剧《谁在打劫》,同时还提出了一些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绑匪桑尼(由张周洲饰)对人质说:你看,门口那三级台阶,你我都是最下面那一级。他抨击了政府官僚体制,加税,油价飙升,等等,把许多财务压力,转嫁到老百姓头上。他提问,那些难道不是在打劫老百姓吗? 这些问题问得深刻,但是就不是这里一纸能说清道明的了。故略。 此剧最枯燥的角色,是经理汤姆这一角(由刘朝晖饰)。因为原剧本已经把角色给定死了,不好发挥。那是一位小人得志,必要时玩玩权力,说话两面三刀的低俗的角色。内心想贪,又要装君子。这个角色的难度还在于要同时表现出一个人内心的过度自尊(是经理)和过度自卑(做了人质)这两方面。刘朝晖饰汤姆,分寸把握到位。 下面谈谈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剧团同仁朋友不要介意。诤言难听,但是出自真心。 接着说汤姆这个不好演的角色。我觉得应该减弱一点高调的部分,强化一些害怕的部分。这样能把这个矛盾的角色体现得更深刻。 绑匪桑尼,身为抢劫者,但是同时,又身上带着十字架,看上去似乎有些不协调。因为在西方,人们普遍有信仰,相信人在做,天在看。犯罪时带着十字架,不是在求天保佑,而是让上帝在看着,这不是在找天谴吗?希望演员张周洲不要介意,这是谈事,不是对人,也不是在评论演技的部分。 还有,由于剧本所限,警察的角色显得不太好,显得过于暴虐和无能。在西方,在真实的情况下,警方都会出动专业的谈判人员,与绑匪沟通,尽最大努力,保证人质安全。也就是说,在绑票出现的情况下,警方往往启动危机处理层序,扮演主导角色。此剧没有体现出这点来。 最关键的,还是在表达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各种现象时,需要更多的体现人内心的害怕、混乱和挣扎,犹豫、失落和彷徨。还有对于不杀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感恩之心。因为剧本的文本,词句已经限定,不可能在文字上改动,那么,要体现恐惧混乱的内心,能努力的部分,就在演技上了。我觉得:要靠语言声音的颤抖,语音的拖延,行动上的延缓一些,反应上的麻木加讨好态度,等等,来更好地体现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各种病态心理。 总结一下:多伦多话剧团此次上演的黑色幽默剧《谁在打劫》,虽说是一场笑剧闹剧,但是,它揭示出来的人性本质,是深刻的,是多重复杂的。它帮助我们观众,在一个更为深刻的层面上,来理解人性,了解其实在许多时候,当你处在某一个位置时,你可能是身不由己的。而且,人的情感行为,是多重性的,我们不能轻易用好坏来判断人或事物。只有当我们能够用更为宽广的视野,来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用“灰色区域”的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我们就可能更能理解人性人心,也就能变得更加包容宽容。另外,此剧言辞幽默,也是一大听看点。 最后要说明:我只应邀观看了一次演出,此前也没有读过剧本,本文全凭记忆写成。因而可能有记忆误漏的地方,或误解的地方,还请剧团朋友们和读者谅解。 2014-12-29匆匆草于多伦多家中。 李昶博士心理咨询, 电话: 416-755-2343 或 647-290-2343, email: 该E-mail地址已受到防止垃圾邮件机器人的保护,您必须启用浏览器的Java Script才能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