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新闻专辑
|
作者:综合报道
|
2014-04-05 09:36 |
4月4日下午,失联MH370客机黑匣子水下信标30天有效期的倒数第3天,上海海事测绘中心测量队在东经101度南纬25度附近海域,第一次用黑匣子搜寻仪听到了37.5千赫兹的脉冲信号声音。4月5日下午,搜索人员再次听到同样频率的脉冲声音。 抵达南印度洋之后,测量队已经用黑匣子搜寻仪进行过多次的水下扫测,此前均无发现。4日下午16时20分,海测大队队长张良、队员李永奎与“海巡01”轮的二副魏亮、水手长童世民,带着黑匣子搜寻仪乘小艇再次出发。“有效期最后几天了,我们会加大黑匣子搜寻的力度。”张良在出发前对记者说。 当时的海况风平浪静,十分有利黑匣子搜寻仪的工作。大约16时34分,在小艇远离“海巡01”轮之后,李永奎将黑匣子搜寻仪的换能器放入海水中。张良第一个戴起耳机听,大约3分钟后,他用肯定的语气告诉身边的同事,“我听到声音了。”紧接着,魏亮、童世民和李永奎先后戴起耳机,都听到了同样每秒一次的“砰、砰声”。“我应该是听了超过200次声音,才告诉他们的。”张良后来说。 外表看起来,黑匣子搜寻仪就像一个黑色的长柄锤子,2米左右的长杆顶端是30厘米不到的换能器,“黑匣子搜寻仪的工作原理是,换能器将听到的飞机黑匣子信号(黑匣子是带有水下信标的,黑匣子在遇水后,水下信标激活,每秒发出一次频率为37.5KHz的水声脉冲信号,持续30天)转换成电流,再转换成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测量队队员韩磊告诉记者。 听到声音之后,张良的第一个判断是,这肯定不是自然界物体发出的,“这就是一个标准的脉冲信号,海底生物不可能发出这个高频频率的声音。” 随后他考虑的是,除了飞机黑匣子之外,还有哪些可能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只有3种可能,1,有其它船舶发出相同频率的主动声呐脉冲音频信号;2,当时有其它水下潜水器,正在与水面舰艇之间进行通讯;3,此前有人在这里投过pingo(水下定位信标)”。 没过多久,李永奎移动了换能器的位置,再听,却怎么也听不到刚才的声音了,“这片海域的平均海底深度为5000米,如果黑匣子在海底,垂直距离就接近黑匣子搜寻仪的极值,稍微转换角度,可能就听不到了。”测量队队员罗远解释。 张良所在的测量队,曾经用黑匣子搜寻仪等设备成功帮助打捞过直升机的黑匣子,2005年春节期间,一架直升机在接送工作人员的工作路途中,撞到了一艘集装箱船,飞机坠落在长江口,当时的上海海测大队接报后,第二天就用黑匣子搜寻仪听到了黑匣子发出的脉冲信号声音,锁定了大概的位置,再用其它设备确定了直升机的具体位置,完成了打捞。 目前,MH370黑匣子搜索的最难点在于逼近了两个极限,即黑匣子信标信号的30天有效期与海底深度可探测位置5000米的双极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