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
作者:孙白梅
|
2015-09-08 10:08 |
人们常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画面定格后,就没法改变,那么戏剧呢?据著名演员濮存昕说:戏剧不是拷贝艺术,是与观众直接交流的艺术,是所有文化消费中的最高层次。 观众愿意花几十块钱、穿着正装去剧场看戏,而不是穿着睡衣、窝在沙发里看电视,看重的就在于跟演员们的直接交流吧。台上的喜怒哀乐在观众中引起共鸣,演员也从观众的反响得到反馈、受到鼓舞或找到差距。 八月八日晚受邀到励文展艺中心观看了《日出》国语版的连排,颇有感触。 平时我们坐在台下看戏,只看到舞台上的光鲜亮丽,可是这次导演、监制、灯光师等和我们坐在小舞台上,而演员在台下较大的空间演戏,让我近距离感受到演职员 们的艰辛和相互扶持。比如那晚演张乔治的演员刚下飞机不久,由于时差关系,晚上缺席,演潘月亭的李祥春先生就一身兼两角,台词依然流畅,挥洒自如,既演绎 了潘经理的老奸巨猾,又展现了张乔治的玩世不恭,真是宝刀不老。好几位演员也兼演其他角色,甘当绿叶。据说他们从下午四点就开始第一次连排,晚上吃了盒饭 后又一轮连排,不少演职员平时上班或上学,周末还那么辛苦。导演许容瑛对细节一丝不苟,比如李石清被潘经理侮辱、辞退后,心中异常愤懑,妻子告诉他孩子重 病,他把扔在地上的25块“卖脸钱”捡起来交给她,但不愿跟她回去,他要亲眼看看潘经理的下场。为了表现他的决绝转头、扬长而去,导演让他反复排了六、七 遍,演员程里宾耐心配合,达到较好的效果。
八月十五日下午去旺市的韵城剧场观看了经典舞台剧《日出》的公演,发现演员们的发挥比连排时更上一层楼,不枉大家数月的努力。 扮演高级交际花陈白露的范冰一,青春靓丽,服装华美(据说都是国际摄 影家协会和易池文化传播公司赞助,并在北京定做的),扮演伦落风尘女,仍有天真的一面,但似乎沧桑感略微不足。白露说自己不偷、不抢、全靠牺牲一个女人最 宝贵的青春,换来了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她说得理直气壮,对家乡来的好友方达生想娶她的建议嗤之以鼻。但她对被逼为娼的“小东西”满怀同情,为了救她,违 心向潘经理撒娇,结果“小东西”被金八爪牙抓回后自杀,预示了她自己的不幸结局。她反复读她前夫写的书《日出》中一段话:“ 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了后面,可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啦。”凸显了她对生活的憧憬和绝望。 值得一提的是扮演妓女翠喜的石静,虽然名气没有她同班同学潘虹那么响, 但演技相当了得,对人物性格拿捏到位,人前搔首弄姿、打情骂俏,人后疲惫不堪、一脸沧桑,对同为天涯沦落人的“小东西”却有着金子般的一颗心。演“小东 西”的演员余嘉林才十六岁,要她诠释被凌辱的雏妓生涯,真难为她了,但她演得不错,最后她把绳索套在脖子上时,她睁大眼睛放声叫“爸爸,我来了!”有一定 的爆发力,把我眼眶中的泪水也引出来了。剧中顾八奶奶、胡四、方达生、李石清夫妇、福生、黄省三、黑三等都演得不错,整部戏凝聚了幕前幕后多少人的心血! 观剧后许容瑛导演跟我在电话里聊了很久,她阐述了她的导演初衷。《日 出》是戏剧大师曹禺三部曲中最现实主义的作品,她基本忠实于原作,但仍有导演的二度创作,比如银行小职员黄省三被裁员后,妻子离去,三个孩子饿肚子,他苦 苦哀求李石清、潘经理之流让他回银行,李却叫他去求乞、偷窃或跳楼,最后逼得他现场发疯,大叫:“要杀你们!”转而又哈哈大笑,比他一死了之更为悲惨。 我问许老师排演这部经典话剧与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她说,经典作品往往 是跨越时代、跨越国界的,譬如剧中金八爷对股市的黑幕操作,当今国内外见得少吗?最近上海A股的大起大落就是个例子。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古今中外都有, 二奶、“绿茶婊”之类是否现代陈白露和翠喜?上世纪三十年代人们的困境和纠结在当今依然存在。许导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句话(大意):金子能使白的变成黑 的,使黄脸婆变成仙女,也能使仙女变成魔鬼!这是拜金社会的真实写照。经典作品确实能拨动人们的心弦,跟当代生活息息相关。一出戏不能改变现实生活,但看 了这出戏,对我们多少有些触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