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 兄弟能泯恩仇? |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
作者:孟玄 来源:世界周刊 |
2014-01-28 17:39 |
岁次甲午,肖属马年的春节到了。千里返乡,除夕团圆,是中国几千年累积沉淀,形成“情本位”文化,重视“亲人团聚”,传统根深蒂固,亲情花繁叶茂。因此可以从中国“家国”传统切入,谈一谈它与民族国家“国家认同”的冲突。最近热议几件事件,包括是否特赦林毅夫,让他风光回台?台湾文化部长龙应台以何种名称访问大陆,以及马英九是否可能年底参加北京举行的APEC高峰会,与习近平见面?这些事情都牵涉台海两岸政治关系转折。究竟未来会是中国文化的“家国之情”逐渐上升,把两岸关系推向“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亲情关系为主导?还是民族国家“敌我分界”政治理念继续占上风?一时难以判定,但是重视历史定位的两岸中国人,一定会在各种事件中,继续探索历史演进的方向和意义。 中国文化部长蔡武邀请龙应台访问大陆,龙应台回应,必须以“部长”身分才能受邀。这是涉及中华民国历史定位和国家主权的名分大事。中共恐怕不会让步。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已经以“主委”称呼台湾陆委会王郁奇,算是一项突破。春节后,王郁奇访问大陆,预定在南京与张志军再度会晤,两人在大陆境内以倚重身分定位称呼见面,更引人关切。龙应台坚持“部长”称谓,和马英九希望能出席APEC高峰会,都是现代民族国家体制下“分清敌我”政治坚持。台湾有国家之实,无国家之名,国际政治地位不明。千方百计以实求名。而中国则以中国民族大义和亲情召唤,呼吁两岸统一。 今年也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1894年甲午战争改变中国和台湾现代史命运。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脱离中国。从此台湾就在东亚强权政治中浮沉不定,没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机会。在东亚历史变幻中,个人对前途的选择不应太被指责。台湾人在日治时代中,不少精英赴东北满州国傅仪政权下服务。谢介石出任满州国外长,为当时台湾人之光。二战结束,全球各地殖民地纷纷独立建国。台湾例外。她回归中国统一。随后短暂四年的国共内战,使得台湾又独立出中国大陆之外。从国际政治角度看,台湾靠美国保护,才能让两蒋父子延续中华民国国祚,声称代表中国唯一合法政权。台湾宜兰优秀青年林毅夫在这样教育成长,希望中国富强也是很自然的。1979年美国承认中共。人大发表对台湾同胞书,提出叶九条。林毅夫以上尉连长从金门游泳叛逃厦门,他解释动机的家书中写到:“台湾人应有志气,不但做台湾主人,更要做中国的主人,为中国富强尽力”。林毅夫的个人抉择,成就台湾人之光。不让他返台,连台独都看不过去。最近逝世的立委蔡同荣的遗愿清单中有一条:“要林毅夫回来”。主张台湾独立的宜兰同乡们,包括游锡堃和高雄市长陈菊都主张让林毅夫返乡。只有台湾军方坚决认定,通缉军人叛逃没有时效性,回来就抓。现在两岸不再是国共内战你死我活时代。龙应台著作《1949大江大海》把国共内战的个人命运受到战火拨弄和无奈,写得很感人,好像是死是活都没有什么意义,被认为是“炮灰史观”。可是中国人对甲午战争以来的历史变化,难道只感叹历史残酷和莫名其妙而已?没有中国人和台湾人为争取历史正义和民族解放而奋斗的意义? 林毅夫返台争议,是120年来两岸颠来倒去政治关系的切片。现在中日为了钓鱼台东亚风云再起,台湾命运又出现转折。马英九指出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民进党坚持一边一国。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则希望中共能够走上台湾的民主现代化道路,不希望台湾民主是另外的国家,与中国没有关系。事实上,只要台湾仍采行“中华民国”名号,就切不断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关系。中华儒家文化中的“家国”传统仍然会发挥潜在影响,超越民族国家政治认同分裂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