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moral2017

scroll back to top
日本人谈哈佛大学的中文热
新闻频道 - 国际传真
作者:加藤嘉一 来源:凤凰博报   
2014-01-24 10:06

alt

     哈佛大学的新生都住在Harvard Yard(位于哈佛广场旁边的主要校园),每一个屋子均为四个学生共用,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房间。据校方介绍,宿舍安排工作极为关键,入学之前对每一个学生的爱好、长短、性格等进行详细的调查,根据其结果分配学生。爱谈政治的跟同类一起,爱玩电脑的跟同类一起,爱睡觉的跟同类一起。毕竟是美国顶级的高校,就宿舍安排与学生分配这一关系而言,哈佛的做法颇有战略思维,先行投资性极高。

  到了二年级,学生们离开Yard,到哈佛周围不同位置的宿舍居住。有一天,我有机会参观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的宿舍,并跟对中国感兴趣的同学们交流。宿舍设备很先进,我们坐在开放式的超大大厅,饮料是24小时供应,有的学生讨论问题,有的学生打字写作(哈佛几乎所有学生都用苹果电脑),有的学生发呆思考,而皮肤的颜色充满多样性。我在宿舍打招呼的所有学生对目前的学习居住环境表示高度的满意,一律表示,是“搞行政的教师们精心花了功夫的结果”。

  对中国感兴趣的同学们告诉我说,现在学校里有一股“中文热”与“中国潮”。中文是最受欢迎的外语课,中国则是最受关注的国家。有个男生给我介绍说,只要选上了中文课,几乎每天都要上课,老师有中国大陆的,也有台湾的,学生们要完成大量的作业。而且,“我们之间往往主动制定游戏规则,强迫自己度过中文生活,比如,未来两周不许说英文,只用中文什么的。”

  令人惊讶,我没想到哈佛学生们如此务实利用中文热的大环境,如此用功学习中文,接触中国。让我突然想起了2003年刚去北京求学时自己一句中文都不会,每天应用一切办法-听广播、街头聊天、查词典、读报纸…那些试图提高中文水平的美好回忆。对于学习语言来说,态度最重要,其次是方法,最后是毅力。

我也想起了北大校园内的情景。我上学期间,中国同学们生活的宿舍从周日至周四之间是十一点熄灯,不少学生很早就起床,走到外面,在静园的草坪上或未名湖畔拿着英文教材,一边发音,一边朗诵。坦率说,他们的宿舍环境远远不如哈佛学生,但其刻苦程度一点不亚于哈佛学生。在相对艰难的环境下,许多北大学生尽力朝着“毕业后出国留学,给自己的人生找出一条出路”的目标而奋斗。

  作为对两校的经历者,我发现,在哈佛校园内看到的美国学生与在北大校园内看到的中国学生之间有着一种默契,以及共同的愿望。他们都把对方国家的语言和社会环境视为自己追求目标的平台。习近平上台之后中方向美方呼吁中美应该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美方虽至今没有全面接受,但至少表示认同。中美关系无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国关系,从未来走向的角度看,无论是经贸还是人权,潜在的冲突面也不小。不过,肯定的是,“习奥会”和“斯诺登事件”绝不是中美关系的全部,两国年轻一代积极向上的姿态与互动才是支撑中美长期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这是我走过北大和哈佛后的核心感受。

  作为一个日本人,实话实说,我对祖国的现状与未来才是感到担忧的。据我所知,在日本的大学里像哈佛和北大学生那样拼命学习外语,试图开阔眼界,把外国市场当作自我成长的跳板的学生实在很有限。与中美精英相比,日本精英普遍趋于内向,封闭,消极。倘若日本要在日益全球化的国际社会上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和话语,那么,我们现在就要开始努力培养大量精通英文与中文,并熟悉对方国家社会的人才。毕竟,在中美两大国之间如何谋生才是日本未来的对外抉择。

  我在哈佛宿舍认识了一名美国大四女生。她曾在台湾留学一年,回来之后继续学习“国语”。她中文超级流利,发音准确,表达能力很强,与我讨论时事领土问题一点困难都没有,还带着浓厚的台湾腔。只是去留学一年,总共学了三年中文就能达到如此惊人的水准,令人敬佩。拿哪一家大企业的offer都不成问题的她对我表示说,“毕业之后我想回台湾工作,然后去大陆看看。对我来说,那里才是刺激我的地方。”(作者系日本学者、中国察哈尔学会研究员。现在美国哈佛大学访学。)

scroll back to top
 

相关文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