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园地 -
微小说‧微段子
|
作者:王祉璎
|
2017-11-28 12:56 |
编者按:2017年是香港回归中国20周年的喜庆之年,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小说选刊》杂志社、中国微型小说创作基地、武陵区文联等机构,在3至6月成功举办了“紫荆花开”世界华文微小说征文大奖赛。征文结束时,共收到国内外参赛稿件10673篇,其中,国外来稿917篇。参赛者来自中国各地和美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通过组织专家学者认真初评、复评和终评,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5篇,3等奖10篇,优秀奖30篇。《“紫荆花开”世界华文微小说征文大奖赛获奖作品集》即将由“现代出版社”推出,本网荣获网络首发权,陆续刊登所有获奖作品,以飨海内外读者。
1号明信片/王祉璎
柳城河边,有一条繁华的老街,每天演绎着精彩画面。此刻,戏台上的花旦挥舞长袖,婉转地唱曲;老街边的小贩来回走动,清脆地叫卖……而拐角处有家店子很特别,也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景。 这家店子叫1号明信片,进进出出人很多,店内基本只卖明信片,大大小小,图案不同,颜色缤纷,感觉奇妙而有趣。老板娘阿欣姨是位香港人,独具慧眼开了这家店。 阿欣姨生得俊俏,穿着打扮和当地人不一样,有种说不出的风韵。她的声音很好听,既会说当地话,也会讲粤语,和客人打交道热情又耐烦,让人忍不住多买。 80年代电脑不曾风靡,明信片自然受到大家喜欢。为了方便客人,阿欣姨特地联系邮局,在店外安了绿色邮筒,从此生意更加兴旺。 那个时候,我才读初中,每天骑着单车都会经过这里,空闲时总爱来店里转悠,有时还问东问西,阿欣姨从不嫌我烦。美丽善良的她讨人喜欢,我开始格外留意这位异乡人。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每月都会写明信片。有次,阿欣姨的明信片还没写完,搁置在柜台上,忙着招呼进店的客人。我偷偷溜到那边,发现明信片居然是寄去香港。 “小丫头,干吗偷看我的明信片?”一不小心我被逮了个正着。 “对不起,我就是……好奇。”我低下头小声说。 “一封短信有啥好看?”阿欣姨并没太多责怪。 “我看到您寄去的是香港!” “可儿观察得还挺仔细。”她微笑着刮刮我的鼻子。 回家后,我把发现的小秘密告诉妈妈,原以为她会惊奇,妈妈却淡定地告诉我,阿欣姨是个苦命人,为了爱情背井离乡,可好日子不长久,婚后三年丈夫意外去世,留她和女儿相依为命,家乡也难回去。听后,我的心泛起涟漪。 从那以后,我去店里时,会带小礼物送给她们,路边摘的鲜花、亲手画的铅笔画等,过节时还会送去母亲做的腊货。 上高中后,功课很忙,我去店里的时间少了。有天下晚自习,老街的店铺都关门了,唯独阿欣姨熄灯后没有走,蹲在店外垂泣着烧纸,口中念念叨叨。 “阿生,你一走就好几年,留下我们母女辛苦度日。” “阿生,我月月给家里寄明信片,却从没收到过回信。” …… 阿欣姨说得心酸,渐渐放大声音哭。我放好单车,走过去安慰她。 “阿欣姨,您别哭了,人死不能复生。” “啊——你这小丫头从哪冒出来?”阿欣姨被我吓了跳,却赶紧擦干泪。 “我刚下自习,绕道来看看您。”我笑嘻嘻地说。 “今天是我男人的忌日,你赶紧回家去。” 我识趣地走开,看着黑暗中孤单单的阿欣姨,心里有些惆怅。其实她并不是没有追求者,却硬是一个个拒绝。 随着时代的变化,明信片不如当初流行,网络开始渗透进生活,阿欣姨的店子生意变得一般。她不免未雨绸缪,成日都在思考,该何去何从,我也替她着急。 周末,我去她的店里,带了母亲做的花茶。我们坐在窗口,她泡了些花茶,一边喝一边聊天。 “阿欣姨,现在明信片生意不好做,要不要改行?” “可儿,我考虑了很久,决定对店子进行改造,融入多元素,也保留这种怀旧风。” “怀旧风?这个很超前呀!” “当有天人们习惯网络,又会怀念过去的纯朴。以后你就明白了。” 后来,阿欣姨的店子经过改造,除了贩卖明信片等,还供应各式花茶,成了一家杂货铺,生意又恢复兴旺。 一九九七年夏天,香港回归中国,那是阿欣姨最高兴的一天,店里全场打五折,逢人就说自己是香港人,现在大陆和香港终于是真正的一家人。 再后来,阿欣姨攒够了钱,带着女儿去了香港。大家都认为她苦尽甜来,全家团圆过好日子,却没想到三个月后,她们又回来了,还将店子融入香港元素。 多年后,当我回到家乡柳城,发现1号明信片店子依旧在。夕阳的余晖中,我问阿欣姨为什么坚守在这里,她只是静静地看向老街,眼神里写满了爱恋。
(本文获“紫荆花开”世界华文微小说大赛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