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无仅有!赵家传奇 美国梦最佳范例 |
新闻频道 - 国际传真 |
作者:世界日报 |
2016-06-07 09:30 |
哈佛商学院最新高级管理教育大楼—赵朱木兰中心举行落成揭幕典礼。图为赵锡成博士和美国第24任劳工部长赵小兰(右)与中心内的赵朱木兰铜像合影。(记者刘晨懿之/摄影)
由航运巨子、福茂集团董事长赵锡成博士及家族基金会捐赠而建的哈佛大学商学院最新高级管理教育大楼——“赵朱木兰中心”(Ruth Mulan Chu Chao Center),6日举行落成揭幕典礼,13日正式启用。这是近400年历史的哈佛大学及商学院校区内第一座以女性命名的教学大楼,更是第一位以亚(华)裔命名的哈佛建筑。 “赵朱木兰中心”启用后将融入哈佛商学院教育体系,成为踏入商学院高材生深造的第一关,也一圆美国梦的赵家回馈哈佛的心愿。赵锡成博士带领前劳工部长赵小兰等家人,与麻州州长贝克(Charles Baker)、两位联邦参议员华伦(Elizabeth Warren)和马基(Ed Markey)、哈佛大学校长佛斯特(Drew Faust)和商学院长诺里拉(Nitin Nohria)等嘉宾现场剪彩揭幕,三百多位来宾观礼。 在剪彩仪式致辞中,麻州州长贝克没用准备的祝辞而是当场朗诵一段赵锡成对夫人的追忆:“我们两人共度了60年美好而充满爱的时光,十分感恩赵朱木兰无私的爱,以及走过无数艰难时光,对我和所有人的支持与鼓励。”贝克说,这是对于爱、家庭和国家贡献的最好诠释,展现了做一个伟大的人最美好的方式,这栋建筑充满了对家庭的爱。麻州联邦参议员马基特别提到,“赵家传奇是一个打动人心,绝无仅有的美国经验,激发了所有人。赵家是美国梦实现的最好范例”。 赵朱木兰中心来自赵锡成博士及家族基金4000万元慷慨捐赠,以纪念已故的赵朱木兰的一生及遗爱。赵氏家族还捐助成立“朱木兰及赵锡成家族学者基金”,给予有需要的优秀学生。 现任欧巴马总统、小布希总统、柯林顿总统、布希总统和卡特总统五位在世的美国前总统,及现任副总统白登史无前例的都发来贺电,感谢赵锡成博士及赵家的慷慨和贡献。赵家也邀请远自中国家乡而来的至亲好友出席,世界日报社长张汉升及交通大学校友会等多人应邀观礼。 哈佛商学院最新高级管理教育大楼—赵朱木兰中心6日举行落成揭幕典礼。图为赵锡成博士(中)携家人和嘉宾剪彩。(记者吕贤修/摄影) 赵氏家族的大家长赵锡成表示,“我们今天怀着极为诚恳肃穆谦抑之心,藉这座位于哈佛大学的赵朱木兰中心开幕,彰显内人木兰一生事迹和遗爱,表达我对木兰深沉无尽的爱,以及继续推动哈佛大学培育让世界更美好的国际领袖人才的使命”。 赵家是哈佛商学院史上唯一有四位女儿先后入读哈佛商学院的家庭,当中包括赵小兰(Elaine Chao)、赵小美(May Chao)、赵小婷(Grace Chao)及赵安吉(Angela Chao)。赵小兰与赵安吉更以破纪录时间成为哈佛大学校董。赵小兰和福茂集团副董事长赵安吉代表赵家在仪式上致辞,出席的还有赵小兰夫婿、联邦参院多数党领袖麦康诺(MiMitch McConnell)。 赵安吉表示,“我们希望大家能受到我母亲的精神感召,激发心志,能贡献发挥重大影响力,改善这个世界”。赵小兰补充说,“这座每天都矗立在哈佛校园的大楼将承载着母亲赵朱木兰对人生的价值观与深信不疑的理念:当人们孜孜不懈于有意义的交流知识及理念的时候,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赵朱木兰中心由Goody-Clancy建筑事务所设计,历时两年完成,占地9万平方呎,是一座四层高荣获LEED金级认证的大楼,位于主管教育校区显要的位置。 赵锡成:只要肯努力 明天会更好
赵朱木兰中心内部高挑厅堂,视讯设备先进。(记者吕贤修/摄影) 哈佛大学商学院新落成的教育大楼“赵朱木兰中心”(Ruth Mulan Chu Chao Center)坐落于商学院校区,这座新的教育中心承担的责任是“展望当前与未来的世界,更需要具有宏观视野与心胸廉正的领袖,来解决世界不断增生的复杂挑战”。 在剪彩仪式致辞中,麻州州长贝克没用准备的祝辞而是当场朗诵一段赵锡成对夫人的追忆:我俩共度了60年美好而充满爱的时光,十分感恩赵朱木兰无私的爱,以及走过无数艰难时光,对他和所有人的支持与鼓励。贝克说,这是对于爱、家庭和国家贡献的最好诠释,展现了做一个伟大的人最美好的方式,这栋建充满了对家庭的爱。麻州联邦参议员马基特别提到,“赵家传奇是一个打动人心,绝无仅有的美国经验,激发了所有人。赵家是美国梦实现的最好范例”。 赵锡成在受访时表示,作为移民家庭,他们非常理解新移民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当年他来美时,由于当时中国移民较少,寻找工作不容易;学习理工科的他,英文并不好,处境可能比现今移民更艰难。但是他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大家,只要肯努力,明天会更好。 赵锡成说,赵朱木兰中心完美的展现妻子的“神韵”。赵朱木兰生前性情低调,但是奉献和贡献社会从不落人后。他回忆1980年代时,赵夫人了解中国情况困难,但是教育事业不能停顿,特别建立教育基金会,作育英才。赵锡成夫妇联手创立“木兰基金会”支持中国教育,目前已有超过5000名学生获益。 他回忆,当年家庭困难,仍然希望送女儿们去最好的学校。刚来美国时,从不敢想像有一天能将孩子送进哈佛大学,但女儿们很争气,不仅考入这个世界一流学府,第一个进入哈佛的赵小兰获得四年全奖,第二年她因家庭经济环境已较优越,退还了奖学金,留给更加需要的人。赵锡成形容,这正是中国礼教和公德的体现。最小女儿赵安吉三年完成哈佛本科学业,并获学校嘉奖。 据赵氏家族介绍,赵锡成博士年青有为,29岁即以卓越超群能力,成为那个时代最年轻的船长,在国家考试中打破历年纪录,创下第一名优异成绩,使他有机会来美深造,其太太当时怀有他们第三个孩子,已是七个月身孕,但她支持丈夫赴美的大胆决定,支持他为家人打造更好生活。 他们三年后才全家团圆。赵钖成在纽约创办福茂集团,该集团现在是一家在国际上颇负盛誉的航运公司。赵朱木兰女士是亚洲历史与文学学者和慷慨的慈善家;她同时也是六个学业优异、事业有成女儿的母亲,女儿们个个都秉承母风坚持为社会多做贡献。 赵氏家族创造多个哈佛商学院历史,是有史以来唯一一个有四个女儿都就读该商学院的家庭,她们分别是美国前劳工部长赵小兰,以及赵小美、赵小亭以及福茂集团副董事长赵安吉。 赵小兰:设计象征父母生命足迹
哈佛大学校长佛斯特6日表示,数百年前在查尔斯河低潮线上成立哈佛大学之后,有谁会能想像后今天会在哈佛校园上有一位“赵朱木兰中心”? 新落成的“赵朱木兰中心”在哈佛商学院已拆除的前Kresge原址上建盖。大楼前方以校园中各建筑同色调和偏传统的红砖建盖;后方则是大片玻璃采光、十分新颖和现代化的设计。赵小兰说,该中心的设计也象征父母亲的生命足迹;进门处是“旧世界”,穿过长廊,来到“新世界”。基本上,从建筑设计到用途规画,都是哈佛大学以知会赵家、但全权主导方式进行。赵小兰说,从构想、商议、签约、施工到完成,前后花了七年时间。根据合约,赵朱木兰中心将在校园矗立100年。 多功能的赵朱木兰中心位于主管教育校区显要位置,这是哈佛大学主管教育研究班的入门所在,是所有现在与未来主管人才就读不同各类课程时,新生报到之处。中心设施有接待处、注册处、剧院式开放教室与会议室,座位宽敞、全新设备,还有办公室及餐厅,平台及户外空间等。 将作为每年1万多名全球企业高层主管培训者进入哈佛商学院的“大门”(gateway),以及与商学院社区人士的交流中心。赵小兰说,事实上,以赵朱木兰中心作为有全球高管培训场所是父亲与哈佛校方共同的主张,符合赵家人国际化背景,也是美国培育具世界观领袖的重要教育目标。 赵锡成说,哈佛大学拥有雄厚的捐赠基金(endowment fund)。他们欢迎捐款,但要为捐款人做些什么,甚至命名校园建筑物,并不容易。哈佛愿以“赵朱木兰”命名新高管培训教育中心,是赵家人的荣耀。而哈佛校方把此项目当作“重点中的重点”,加上哈佛大学逐渐东移的未来扩校计画,赵朱木兰中心和贝克图书馆将是未来哈佛大学的中心点,更是意义深远。 纪念平凡女人的不平凡 赵锡成博士在哈佛大学赵朱木兰中心落成前日接受专访,表示哈佛大学肯定妻子“平凡中的不平凡”和命名教育大楼意义深远。(记者唐嘉丽/摄影)
哈佛大学建造的第一栋以女性、华裔美国人命名的“赵朱木兰中心”6日上午在商学院落成启用。赵家长女、前劳工部部长赵小兰5日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表示,赵家在母亲的乐观、决心、牺牲和爱心下成立朱木兰基金会,捐款3500万元给哈佛大学建造教育大楼,500万元设立奖学金,是希望其他人在面对生命困境时,能因母亲的经历和精神得到启发和重拾活力。她说,父母相信教育可以改变世界。 在赵家六名千金中排行老大、现任“赵朱木兰基金会”董事长的赵小兰说,赵家是第一个有四名女儿前后获得哈佛商学院学位的家庭。当哈佛商学院在庆祝第一名女学生入学50周年庆,和哈佛大学375周年校庆时,赵家提出建造中心的构想,父亲赵锡成愿以捐款回报四个女儿的母校,并感谢哈佛大学肯定“一位平凡女性的不平凡”。 此外,500万元朱木兰奖学金每年将为四到六名进哈佛商学院就读的华人学生提供全额奖学金。哈佛商学院的资料显示,商学院现有44名中国学生,有660名中国校友,整个哈佛大学约有800名中国学生。 回忆2007年夏天因淋巴癌过世的妻子朱木兰,“她一辈子喜欢帮助别人;一生相信施比受更有福”。基金会是在她的定力、远见和梦想下,于1984年成立。若要说“木兰精神”,他归结四点:博爱、乐观、坚毅、进取。他肯定,基金会捐款哈佛建造“赵朱木兰中心”与她的关心和梦想相符,也是她的遗愿。 赵家经历是典型的移民故事。步向成功的过程有许多教训和启发。赵锡成夫妻感人的烽火爱情,令人感动;赵家成员强大的凝聚力、女儿个个出类拔萃,都与一个普通但很不平凡的女子有关。赵小兰说,母亲非常谦虚;不爱说话,但字句都有重量。一生为支持家庭和社区而活;时时关心他人。父亲认为,这些都是重要的美德,愈多人有此美德,世界就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