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效应迸发 台湾乱局未了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作者:世界日报   
2014-03-24 09:23

台湾一直以华人社会真正走上正轨的民主政治而自豪。但几天来,“反黑箱服贸”学运占领立法院,瘫痪议事,立法院长王金平拒绝收复立院。行政院长江宜桦周六亲自与院外学生对话,无功而返。马英九总统周日上午举行记者会,解释服贸谈判底线,说明协议对台湾经济的重要性,仍未被学生接受。激进学生晚间冲进行政院,损毁公物,子夜后,马政府动用镇暴警察强制驱离,造成小规模流血冲突。

事态演变至此,很少人会认为这样的民主值得骄傲、值得效法学习。台湾经常以菲律宾民主为诫,警告不要玩民主而把自己的幸福和国家前途玩完了;但现在,台湾民主却义无反顾地迈向类似菲律宾、泰国、乌克兰的“民煮”道路,把自己煮得水深火热。今年七合一选举,更放大和激化类似效应。

台湾民主病症不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根本原因在权利意识过度膨胀,但法治精神却严重不足。民主政治以数人头代替打人头,选举万岁,而民主要稳定运作,必须所有参与者都承认游戏规则的公平与至高无上,所以“法治优先”与“民主权利”两者间须取得平衡,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稳当,但台湾移植西式民主,始终移植不到这种基因。

大学生发动反黑箱服贸,出发点是反对服贸协议草率在立院过关,拒绝台湾在“以商围政”下,沦为大陆的附属和附庸。余英时教授指这是台湾青年世代对海峡对岸政权的不信任。质言之,要求“退回”服贸,本是正当的表达意见权利,符合民主,但行动变成占领立法院、冲撞行政院,冀图瘫痪国家或政府运作,却用民主甚至民粹手法否定了法治,明显逾越法治红线,结果反而重伤台湾的民主价值和声誉。正如马英九所说“这就是我们要的民主吗?”

多年不见的学运,显现许多后现代特色。譬如透过网路社交媒体发动集结、主张多元、缺乏有力统合领导群、步调不一等,虽代表很高比例的民间声音,却增加更多群众运动内在风险。寥寥数百人却提出总统道歉、退回法案、阁揆下台等“漫天要价”条件,任何政府都难应允;而学运又缺乏煞车和退场机制,不到撞墙不回头。天安门事件的血迹斑斑,更让台湾朝野和社会特别优遇学运,视孩子们如“法外之民”。

scrol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