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成国际货币 中国迈向金融大国 |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
作者:世界日报 |
2015-12-02 18:10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为人民币国际化订出明确时间表,提出在五年后让人民币成为“国际性货币”,这另一个“中国梦”正在实现。国际货币基金(IMF)30日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一篮子货币中,使人民币成为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圆之外的全球五大货币之一。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也有望扩大中国经济金融版图,奠定中国金融大国地位。预计未来人民币在SDR中的权重,可能超越日圆,挑战英镑,甚至多年后挑战欧元地位。 如果说,14年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推动中国的出口型经济腾飞,那么现在人民币获准加入SDR,可能帮助中国在国际金融舞台站稳脚跟。中国把人民币纳入SDR一篮子货币中,形象地称为“入篮”。可以说,人民币是“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第一个真正新增、第一个来自开发中国家、也是第一个按可自由使用标准加入SDR的货币,无疑将增加人民币在IMF机制内的流通使用。不过按IMF规矩,人民币要正式成SDR一员,还要等到明年9月30日。 人民币纳入SDR,对中国的重要意义显而易见。首先,它代表国际社会对中国作为最大贸易国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中日益增强影响力的认可,同时也提升中国在国际货币和金融治理中的话语权。 其次,有利增强市场对人民币信心,增加国际范围内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对人民币的使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第三,有助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增强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扩大应对中国经济波动的政策空间。 尤其重要的是,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对中国老百姓境外消费、投资等将带来很大便利,未来持人民币“走天下”将不是梦。目前中国人出境旅游,不仅出发前须换算汇率、预约银行换汇;回国后,还需要再把剩余外币现金兑换成人民币,其中不仅有汇率损失,而且操作步骤相对复杂,也增加出国成本。但在人民币加入SDR后,将有越来越多国家认可人民币,愿意接收人民币,或用人民币来广泛开展各种交易。中国人出国留学、个人海外投资等,也可望从人民币“入篮”后间接受益。 而对国际社会,中国人民币加入SDR,将使SDR本身具更大代表性,甚至成为IMF改革的催化剂。美国过去较担心人民币国际化,对美元独霸地位带来负面影响,但如今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短期和中期不仅不致构成对美元的挑战,而且有利美中经济平衡。中国对美国贸易持续顺差,将不断积累美国国债。而人民币国际化后,可在某种程度上自然纠正美中贸易失衡。 同时,美国也因在IMF所特有的投票权和话语权,将获得控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更大空间。因此,今年9月欧巴马总统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欧习会”,美国对人民币纳入SDR一篮子货币,态度首度放软,成为人民币迈向国际储备货币的关键。但可以预期,美国绝不会允许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走太快,进而挑战美元霸权地位,一定会设法用强势美元战略,来抑制中国的强势人民币战略。 尽管人民币纳入SDR对中国的象征意义巨大,必须指出的是,首先,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会立即成为储备货币,各国货币当局仍将根据市场因素,决定是否将人民币加入其本国的储备货币库。据统计,截至2015年9月,IMF各成员国的SDR配额,相当于2800亿美元,而全球储备资产规模约11兆3000亿美元,说明SDR在全球储备资产中所占份额还很低。 其次,人民币加入SDR,意味人民币获得成为重要国际化货币的“入场券”,但短期或不会直接增加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和资金流,反而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仍会较大。当前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占比居全球第三,但与美元、欧元相比仍较低,同时在跨境支付中,尚未进入全球前五名,因此人民币国际化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加入SDR只是一个新开始,并非结束。 至于人民币汇率,加入SDR篮子本身对人民币汇率是个利好消息,但这一利好几乎已被市场消化殆尽。现阶段人民币汇率有一定贬值预期。从现在起到明年正式“入篮”期间,人民币可能再贬值3%至4%。而从长远角度看,逐步放开人民币波动区间,让汇率市场向更为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仍是大势所趋。这些都标志着中国经济和金融走向市场化、国际化,甚至“资本主义化”,再向前迈进一大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