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竞争人民币业务? |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
作者: 欧阳德 ,乔希•诺布尔 来源:金融时报 |
2013-11-01 14:32 |
虽然汇率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国政府管制,并且提供给持有者的投资选择非常有限,但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吸引到了为数众多的追求者。 伦敦、卢森堡、巴黎、法兰克福以及苏黎世都理所当然地把自己标榜为人民币在欧洲地区的交易中心。而香港、新加坡、台北和悉尼则为争夺人民币亚洲交易中心的头衔而展开了激烈竞争。 凭借愈发老练的手腕,中国政府使得人民币的每一位追求者都感到自己获得了特别垂青。仅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中国央行就与欧洲央行(ECB)订立了金额高达3500亿元人民币(合57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授予了伦敦8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额度,使伦敦金融城的人民币资产可以投入中国市场,之后又向新加坡颁发了性质相似、但规模略小的人民币投资额度,总额500亿元人民币。 究竟哪些城市能够真正成为人民币离岸交易的国际中心?而这一点是否确实有意义?
通过考察中国境外的人民币资产总体规模,可以清楚地看到,各地对于有望成为人民币新交易中心的前景颇感兴奋,其程度远远超过了金融领域的实际发展状况。 现阶段香港无可争议地占据着人民币离岸交易的头把交椅。当中国政府最初允许人民币海外流动时,香港的人民币存款规模大幅上升。人民币在香港储蓄总额中所占比重从2009年末的1%猛增至2011年中的10%。但自此以后,人民币使用领域存在的限制阻碍了人民币占比的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香港储蓄中所占比重过去两年来一直在10%的关口处徘徊。 而在其他自诩的人民币国际交易中心,人民币存款的增长势头、人民币债券发行活动以及与人民币有关的衍生品交易形势看似强劲,但初始基数过低。测算显示,人民币持有规模在新加坡银行储蓄中仅占约5%,略高于台北的1%,伦敦则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0.4%。 在如此之多的国家激起对于人民币的兴趣,这似乎是中国政府有意为之的在全球推广人民币的策略。澳新银行(ANZ)经济学家刘利刚指出:“中国没有把目光局限在香港,而是选择了向其他金融中心推广人民币的政策。目前而言,这种做法与其说是出于金融发展考虑,不如说是出于外交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纽约并没有像一大群其他城市那样,吹嘘自身从事人民币交易的资质。 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经济学家张明表示:“货币竞争或许是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美国担心美元地位受到挑战。因此美国政府才没有像欧洲国家那样大力发展人民币业务。” 但随着中国政府月复一月地说服规模更大以及更加成熟的市场跳上人民币国际化的列车,很多分析师认为,美国加入近来也只是个时间问题,而不是会不会的问题。张明称:“随着其他金融中心不断发展人民币交易,纽约迟早将被迫加入到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中来。” 工银亚洲投资管理公司(ICBC Asia investment management)行政总裁张鹏(Jack Chang)表示,全球各金融中心不应把发展人民币业务看作一场你输我赢的比赛,因为中国政府只有在世界各地的人民币离岸资产总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后才可能放松资本管制。他说:“这需要多个金融中心共同努力,打造人民币在中国境外的流动性。” 但在中国通过放松资本管制实现人民币自由化以前,全球各金融中心似乎将不可避免地继续在人民币国际业务领域竞争更大的市场份额。 从这个角度出发,一名驻北京的欧洲资深外交官对英国政府降低资本金要求、以鼓励中资银行扩大在伦敦业务的做法颇为不满。 他说:“这种做法其实是监管套利,而这绝不是一件好事。最终我们都必须等待中国放开资本管制。而当这一天到来之时,希望实力最强的金融中心能够最终胜出。” “随着其他金融中心不断发展人民币业务,纽约迟早会加入进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