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中之争应政治协商 实现习总谈话 |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
作者:世界日报 |
2014-10-05 16:24 |
一个多星期来,香港特首选举引起的大规模群众占领街头争民主,全球瞩目。“反占中”民众3日与“占中”学生冲突,街头见血,130多人受伤。学联指责警察偏袒,纵容黑社会暴力,因此中断对话;随着北京官媒口气愈趋严厉,特首梁振英电视讲话,指事件可能失控,要求“尽最大努力尽快恢复社会秩序”,下一步是否清场,再引发冲突,香港社会氛围充满不安。 平心而论,港府处理占中“以和为贵”,除28日发射催泪弹和无数胡椒喷雾,反而刺激更多民众上街头示威,以致“占中”变“占港”,引起国际视听负面观感是败笔,港府立即煞车,后来执法表现很大程度忍让,值得肯定。但3日反占中黑道人士出现,发生肢体冲突,气氛急转直下。这两天北京官媒的“肃杀”言论,指和平示威群众是“暴徒”,有人直比有如“六四”前的4‧26社论。北京对香港局面似渐失耐性,是否镇压,引起国际关切。 本来港府在北京支持下采“拖”字诀,等待民众受不了繁华路段长期被占,经济民生损失,民怨沸腾,占领派就会像官媒诅咒的“秋后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但反占中出现黑道要“收复”街道,无形中为露宿街头多日,本已精疲力竭的学生增添刺激和“动能”。香港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抗争,拖得愈久,愈让人不安。尤其对话中断,双方如何妥协收场,下台阶不见了,如何平和落幕?难怪香港大学校长会声明,表达对当前情况不安,呼吁学生尽快离开有危险地方,重启对话。 从六四天安门民主运动失败的惨痛教训,群众需理解“见好就收”的策略艺术。但是说易行难,17岁的黄之锋和学联周永康27日率群众攻占政府广场,警察镇暴反而掀起十几万人的“雨伞革命”后,学者“占中三子”似渐被边缘化。学生能否掌握全局,见好就收,有无谈判妥协良策,情势演变让风险愈来愈大。 我们除紧密关注每个转折变化外,或许转个角度,从宏观思考香港争民主,能否出现中国“协商民主”模式的可能性。 习近平日前在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纪念大会,大力推崇政治协商机制。他强调,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这是中国特色,有事好商量。香港和平占领运动是天安门事件后,中国领土内非直接管辖区发生的民主抗命运动,挑战北京的权威,也是考验习近平承诺政治协商雅量的时刻。 2017年香港普选特首,候选人产生办法是否民主,要找出妥协方案,双方都不应坚持己见,需要真诚平等协商。几十万香港公民街头抗命,港府和北京无疑都收到港人强烈的反对讯息,不是压制就能让人心服;即使能镇压一时,终究还会更强烈反弹。所以双方都不能强迫对方接受己见,而应发扬政治协商精神,寻求妥协,找到双方“不满意,但可接受”的特首普选办法。港人须承认北京统治的合法性和正当性,而北京和港府都须体认反对特首选举方案具强大民意基础,各退一步,对话谈判才能绽开出民主花朵,香港也会变成千载难逢的协商民主实验场。 170年前鸦片战争,大英帝国挟持船坚炮利,打开古老天朝门户,西方文明强迫中国走上现代化的痛苦历程。香港融合中华社会民间文化和英国自由法治价值,使东方之珠成中西文化融合的结晶。号称香港“民主之父”的李柱铭在纽约时报专栏呼吁:“我们为什么坚持不妥协?因为这是捍卫香港核心价值的最后立场,也是分别香港与中国不同所在:依法而治、新闻自由、善良治理、司法独立和保护基本人权。香港不想变成另一个中国大陆城市:腐败、裙带关系和一党专政。” 李柱铭坚持理念,但也显示西方民主教条主义者的偏见和傲慢,“不妥协”会变成打一场绝望的落日余晖保卫战。中国文明重新崛起,香港、台湾必然日益笼罩在中国地缘政治的秩序下。香港想变成伦敦、纽约无异痴人说梦。虽然中国传统文明欠缺西方法治和民主基因,但也有许多弥补西方民主欠缺的长处。民主之争双方都不应走极端,不能让血气方刚的青年带着群众横冲乱撞,而应以中西融合成熟的文明素养,努力寻求协商,譬如改变特首候选人筛选委员会结构等,才是解套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