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刺耳声音的背后 |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
作者:陶短房 |
2014-04-17 13:16 |
当今世界恐怕没有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像中美关系那么微妙了:作为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和雄踞太平洋东西两端的政治、军事大国,它们间时而热烈畅谈“太平洋足够宽,可以同时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互不以对方为对手”,关系热络到足以令一些观察家议论“G2”的可能性,时而又互相指责、抨击。 近期的情况便是如此:“第一夫人互动”的暖意尚在仲春荡漾,美国负责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自1985年起就在美国国务院和远东工作的“亚太通”丹尼尔.拉塞尔,正在亚洲巡回访问的国防部长哈格尔等,就先后就中国人民币汇率和东海、南海主权领土争端问题发表口气强硬的讲话,甚至“不得采取单方面行动”、“任何国家无论大小都应受到尊重”之类被调侃为“有抢中国外交部台词之嫌”的话也层出不穷,而中国方面的态度则同样坦白而明确,外交部发言人固然照例强调中方一贯原则,国防部长常万全更在4月8日会见哈格尔时当面、公开批评了美国向亚太地区调集更多军事资源的行动,称之为“有损地区稳定”,甚至直言不讳表示,哈格尔近期的一些讲话“令中国人民不快”。 正如一些中外媒体和评论家所言,中美军政要员近期的某些姿态和讲话,都是“不同寻常直率”的,这是否意味着两个大国间的关系,将发生微妙变化? 在注意到上述“硬话”同时,也应同时看到另一些“软话”。 如同样是哈格尔,在日本时他固然就中国领海、主权争端发表了许多令中国人和旁观者感到刺耳的言论,甚至在中国国防大学演讲时也屡屡脱稿,发表风格类似的讲话,但同样是他,在日本时表示“要我们的中国朋友谈谈”,在中国时更重申“美国不以中国为对手”、“中国是维护地区稳定必不可少的力量”。 事实上,中美两国间的关系,和二战后任何世界第一、二大经济体间的关系都不相同。既不像美苏之间互为冷战对手,且相互间缺乏共同利益,又不像美日间存在同盟和政治、军事被依附与依附、被保护与保护的关系,双方既在许多方面存在分歧(有些甚至是根本性、原则性分歧),又在许多领域存在共同利益和相互交集,且这种共同利益和相互交集涵盖政治、经济、军事、金融、地区稳定等多层面。可以说,中美两国间既因对方的存在感到某些不快、不适,又因对方的存在及与对方的合作而受益。 正因为这种既合作又竞争、既非挚友又非仇敌的微妙关系,中美两国间才会乍暖还寒,时而春意融融时而冷若冰霜,倘先入为主,只看见冷或暖的一面而不及其余,就可能对中美关系产生过于悲观或过于乐观的研判。 从某种意义上,这种微妙关系下,两国政要间彼此发出些刺耳声音,未尝不是件好事,至少双方可以更早、更快、更直接清晰地明了对方底线,并因此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代价更大的碰撞。 还应看到,中美经过几十年的密切交往,上层间早已建立密切、多重的沟通机制,彼此间的熟悉程度前所未有,对方想什么、要做什么,姿态和言论有何含义,互相都知根知底,“刺耳声音”也好,“温暖行为”也罢,很多时候是说给、做给本国或相关国家的听众、观众们看的。两国政府间该怎么做、怎么谈,一切都会按部就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