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从而立到不惑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作者:国际在线   
2014-01-21 15:44

alt

2014年伊始,位于华尔街的纽约证券交易所迎来了包括中国驻美大使在内的多位中国贵客,他们共同敲响了纽交所新一年的开市钟。此次敲钟仪式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纽交所等机构为庆祝中美建交35周年所举办活动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当前美国主流界对中美关系的重视。

  自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关系在35年的历程中不断成长。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如今中美关系恰好站在了关键的中间节点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如何让中美关系顺利地从“而立”走向“不惑”,应成为两国政府认真考虑的重中之重。

  5年前,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样也给正值而立之年的中美关系带来了冲击。与世界各国纷纷贬值本国货币减少损失相比,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加大了购买美国国债的力度。一系列的举措不仅有助于美国金融市场尽快恢复稳定,同时也用实际行动为中美关系的稳固发展输送了信心。

  5年之后,中国很有可能在经济总量上超越美国,在这一大背景下,中美交往要实现真正的“不惑”,就需要双方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已经做好了准备。在去年夏天中美元首的庄园会晤中,中国领导人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而这一设想的内核,就是双方必须坚持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为前提,坚持合作,用共同利益的实现推动中美关系永续发展。

  中国对未来的美好设想,需要美国的积极配合。而对美国来说,如何正确地看待日益强大的中国,是其眼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尽管目前美国主流社会在面对中国时已经逐渐摘下了带有冷战思维的有色眼镜,也不再热衷于用意识形态的差异看待两国发展的不同,但不可否认,要使美国心悦诚服地接纳中国,并与中国平等地共同应对世界的变化,仍是一件很难的事。不过,与“中国制造”从最初遭美国人排斥到最终被美国人无奈承认“须臾不可离”一样,中国的强大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而一向推崇实用主义的美国人,终有一天会认识到这个现实,从而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当然,在构建中美新型关系的同时,中国也应秉持“君子和而不同”的理念,在事关国家利益甚至涉及国际责任的事务上做到“立场坚定”,这就要求中国注重培育新时期的“天下观”。应该看到,中国在30多年的中美交往中整体上处于被动,除去实力差距的因素,美国老到的外交技巧以及不断推陈出新的国际关系理论也是其占据上风的重要原因。对中国来说,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足以为中国创立属于自己的“天下观”提供有力的支撑。一旦有此作为保障,中国在与美国的交往中将更为自信,决策也将更加理性。这或许才是未来中美关系“不惑”的最好体现。 (兰旻 《世界新闻报》评论员 文章来源于《世界新闻报》)

scrol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