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moral2017

scroll back to top
前驻法大使吴建民武汉遇车祸去世 77岁
新闻频道 - 中国要闻
作者:综合报道   
2016-06-18 14:18

13

前驻法大使、外交学院原院长吴建民18日凌晨4时许在武汉因车祸不幸去世,终年77岁。吴建民于1959年进入外交部工作,曾长期为国家领导人担任法语翻译,历任政策研究室处长、新闻司司长兼发言人、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驻比利时使馆和欧共体使团参赞、驻法国大使等职。 

他不幸离世后,外交部欧洲司官方微博发文哀悼:“吴大使是杰出的外交官,睿智、儒雅、正直,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充分展示了中国外交官的素养,退休后依然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奔走劳碌。他的溘然离世是中国外交界的重大损失,令人扼腕唏嘘。”

12

国家领导人身边的法语翻译

“偶然走上外交路,半个世纪甘与苦。回首往事感慨多,见证历史知是福。”吴建民用这几句顺口溜来概括自己的大半生。

1959年,20岁的吴建民自北京外国语学院法文系毕业,分配到外交部。

他曾回忆道:“大学毕业后上研究生班,刚上了一年半,他突然被借调到团中央国际联络部,被派到匈牙利布达佩斯去当一线翻译。”

两个部门抢着要他时,陈毅的一纸调令,让吴建民回到外交部翻译室,一干就是6年,担任毛泽东、周恩来、陈毅、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法语译员。

1965年,吴建民第一次和毛泽东主席近距离接触,有点紧张,为此,毛泽东和他开了玩笑。

被问及叫什么名字,吴建民说:我姓吴,口天吴,建世的建,人民的民,我叫吴建民。

毛主席看看说,你这个国家早就亡掉了。

吴建民后来想——他是指的吴国,春秋战国的吴国公元前473年亡掉了。三国时期的吴国,公元280年就亡掉了。是你的国家早就亡掉了。毛主席开个玩笑想我放松一点。

当时,吴建民的梦想是做个好翻译。据描述,吴建民同传能够一口气做三四个小时。

1968年10月,周总理会见刚果(布)国务委员会副主席拉乌尔,吴建民以翻译的身份第一次参加了如此重要的会谈。同时,这也是他做翻译工作以来翻译时间最长的一次,整整6个小时。事后,周总理夸赞吴建民道,“这么长时间,你辛苦了!你这个人很精干!”

众人交口称赞的外交家

吴建民是周恩来口中“精干的人”,也是陈毅点中的“将才”。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2岁的吴建民成为常驻联合国第一批代表团工作人员。在这期间,吴建民亲历了新中国外交的破冰之旅。
在半个世纪的外交生涯中,吴建民从外交部发言人,到中国驻荷兰、瑞士、法国大使,是新中国外交成长历程的见证人。在任中国驻法国大使期间,吴建民获得了希拉克授予的“法国荣誉勋级会大将军”勋章,并成功地促成江泽民主席和希拉克总统互访故里,开辟了中法外交的“美好时代”。

吴建民用“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来形容外交官,是因为他认为外交官更能深切体验各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荣辱起伏。

吴建民透露,在外交生涯中,性格的作用非同小可。作为一名大使,他是国家的代表,有责任把自己的国家介绍给驻在国。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从不拒绝任何国家的演讲邀请。“大使的工作需要有创造性。国家给我一个总的指示,让我把中国真实的东西讲给法国人。那我就按照这个指示,在这个框框里,用一些生动的语言、令人信服的例子,来说明中国在发展,在进步。”

他始终觉得,外交官是一个迷人的职业。之所以迷人,除了和各国杰出人士打交道,还要每天都面对新问题,每天都得学习和思考,吴建民觉得非常充实。

半个世纪的外交生涯,让吴建民见证了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也形成了他思维敏捷、视野开阔、语言生动、富有创见的独特外交风格。对于外交工作,他曾深情地说:“如果我有第二次生命,我还会选择外交。”

外交讲台上的儒雅学者

2003年,吴建民接任外交学院院长,开始了他“开创公共外交,启迪青年一代”的事业。64岁的吴建民跟领导说:“这个年岁改行是不是晚了点?而且也不好干啊。”领导说“不好干才让你去”。

在外交学院,吴建民的工作有了很大变化,首要的目标就是培养青年人才。在2006年到2008年,外交学院联合其他三所院校,举办了三届“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研讨会。

“为什么要搞?我担任院长期间,经常和学生个别交谈,发现学生缺乏一点追求,缺乏梦想,这很容易被小利所诱惑,这样不行。”吴建民说。

老院长逝去,学子无不悲痛。许多外交学院的学生自发悼念,“以前上他的外交案例,特别喜欢。”一名外交学院校友说:“在外院读书的时候吴院长已经卸任了,除了某些讲座活动,直接接触他的机会并不多。他是一位很有风度和学识的老一辈外交家,为了中国的外交事业奋斗终身。也听过很多老师、师兄师姐念及吴院长为外院做的事。他是每个外院学子心中的榜样。至于观点,也是一家之言。斯人已逝,自有后人评说。”

作为生前同事,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表示,作为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吴建民的外交活动中的大局观、平等待人的胸怀,以及他对中国外交人才培养的贡献令人敬佩。

15

谈外交官要具备四个能力

作为一个优秀的外交官,吴建民对外交官所应具备的能力有一套自己的理解。首先,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对世界的了解,对问题深度的了解,都需要平时的积累。第二,优秀的外语能力。外交官经常要用外语与人直接沟通,也会要到世界其它国家的电视台去辩论。第三,要善于交流,就是能打动人,不要讲出来的话别人听不懂。第四,讲的道理要站得住脚。一名优秀的外交官要懂这些,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不断改善的过程。

外交官的工作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永无止境。吴建民曾说,经过多年的外交生活,他形成了这样的人生哲学:一个人来到世界上,就是要做点事,实现人生的价值。他50多年里做的事情,很多都是在见证着历史。

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两个关键

吴建民以自己多年从事外交工作的经验,对构建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有两个关键。第一个关键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他说,我国外交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平等。中国人一百多年的奋斗就是为了取得一个与其他国家平等的地位,因此我们独立以后也会平等对待其他国家。大国、小国、强国、弱国,在世界上都应有平等的地位。

第二个关键是中国将始终不渝坚持和平发展的战略。具体含义可概括为“三要”、“三不要”。“三要”为要和平,要发展,要合作。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和平,发展也无从谈起。“三不要”为不扩张,不称霸,不结盟。

警惕民族主义、民粹主义

吴建民说,中美两国是世界秩序的重要支柱,加强合作可以办有利于世界的大事,其中包含对未来秩序的贡献。吴建民以桌子比喻中美关系平衡:“一个桌子有三条腿,就比两条腿更稳固。中美保持关系平衡,两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本身就是对世界秩序的贡献。”

新时期,中美关系该怎样发展?吴建民提出了三条路径。首先,聚焦合作;二是管控分歧,“对话要在相互尊重、平等的基础上”,而且不能让分歧妨碍合作发展;其三,要警惕狭隘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吴建民指出,狭隘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如今在全世界膨胀,成为一个全球性现象。“民粹主义的本质是反对改革,狭隘民族主义则反对开放”,这两者结合起来非常危险的。

要发展就要顺应大势

吴建民对全球的大势也有着自己清晰的认识。他认为,要发展就要顺应大的趋势、大的潮流。习近平总书记讲和平与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的潮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决定了当今的时代潮流。

今天的世界是从旧世界,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发展而来的。旧时代也曾有自己的潮流:冷战、对抗、冲突、仇恨。世界上很多事都离不开这两股潮流的较量。第一股潮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潮流,代表的是21世纪人类未来的希望。第二股潮流代表过去,不愿意离开历史舞台,所以它们不断较量。但是这个世界总体上在往前走,在前进。

14

      吴建民简历

  吴建民,1939年3月30日出生于重庆,汉族

  1959 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文系,分配到外交部。外交部安排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再读3年翻译班(研究生)

  1961 借调到团中央国际联络部

  1961—1965 世界民主青年联盟总部(布达佩斯),任代表翻译

  1965—1971 外交部翻译室

  1971—1977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三秘、二秘

  1978—1979 外交部北郊干校劳动

  1979—1983 外交学会欧洲处

  1983—1985 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一秘、处长

  1985—1989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

  1989—1990 中国驻比利时王国使馆、驻欧共体使团政务参赞、首席馆员

  1991—1994 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

  1994—1995 中国驻荷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

  1996—1998 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常驻代表、特命全权大使

  1998—2003 中国驻法兰西共合国特命全权大使

  2003.7— 2008.4外交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

  2003.12.12—国际展览局主席

  2005.3—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

  2008年4月30日卸任外交学院院长 

 

weibo365     weixin365

 

 

 

scrol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