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中国要闻
|
作者:澎湃新闻网
|
2015-01-28 00:15 |
能源圈里,李河君(如图)一直是颇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就是一大炮,骗钱!”,有人说他“满嘴跑火车”,甚至在其任掌门的汉能控股集团,都有人站出来隔空大骂“李河君就是吹牛大王、画饼高手。”但是,这一切都不妨碍李河君以股票市值踢走马云,成为新晋中国首富。 截至27日收盘,汉能薄膜(00566.HK)暴涨10.36%,收报3.73元,总市值达1552.93亿港币,这其中,李河君占股90%以上。再加上汉能水电资产和其他地产及能源资产,李河君的身价起码抬高至2000亿元左右。 这个数字足以使其一举超越马云,重登中国首富宝座。虽然阿里巴巴的市值高达2600亿美元,远超汉能,但由于马云仅在阿里巴巴和另一块未上市资产“蚂蚁金服”中占股7.8%,汉能薄膜股价几轮大涨之后,马云的个人资产不敌李河君。 对于“首富”席位,李河君并不陌生。去年,李河君以870亿元的身家首次登顶 “2014《新财富》500富人榜”,被称为近年富人榜上最大的一匹“黑马”。当时有报道称,“近十年的低调潜行后,李河君持股97.57%的汉能控股集团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清洁能源提供商,业务横跨水电、光伏、风电等领域。” 但事实是,李河君和低调一次从来不搭边。放出“豪言”已是习惯成自然。对于其身价所含水分,也一直是不解之谜。 2009年,一向游离在公众视野之外的李河君突然高调宣布进入光伏行业。此后,便开始不厌其烦地讲述汉能集团宏大的太阳能光伏野心。 “未来十年薄膜技术必将取代多晶硅光伏电池”这个豪言就是“薄膜代言人”李河君喊出来的,而他也是无时无刻不在推广薄膜太阳能—— “太阳能领域的下一个重大突破”、“成为中国最大薄膜制造商”都出自他之口。薄膜电池具有重量轻、厚度薄、可弯曲、易携带,薄膜发电无污染、低耗能、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与此同时,薄膜组件价格又相对昂贵、低效,比起主流晶体硅电池技术来难以图利。 李河君曾汉能设定了终极目标:产能10GW;短期目标则是2012年实现3GW,‘灭了英利’、‘成为中国最大薄膜制造商’。
2014年12月,《纽约时报》对话李河君,后者大谈其商业成功之道和企业管理理念。以下为李河君与《纽约时报》记者索尼亚•杰瑟普的对话内容:
问:您认为自己天生就是领导者吗? 李:是的。当我还很小的时候,大概7岁吧,我就喜欢指挥邻里的孩子们。后来在北京交通大学读大二时,我组织了30多个同学在学校食堂大门口卖胶卷。我根据同学们不同的性格特长,进行了团队分工,有负责采购胶卷的,有负责吆喝售卖的,还有负责管钱的。 现在看来,那次活动虽然简单,但体现了团队管理的很多基本原则,比如共同的目标、成员的能力认知和职位匹配、流程的管理、利益的分享等等。当时最深的感受就是挣钱不易。同时也让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26岁那年,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当时只有7个人,大都是我的同学,所以我们年纪都差不多。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跟随我,但我想大概是因为他们信任我,相信我们的使命。 问:你们年纪相仿而且在学校里就已经互相认识,这是不是让员工管理和企业运营都更容易一些? 李:员工管理需要很强的愿景和实现愿景的信心。从某种程度上说,成立公司和同学一起共事的确让这一切都容易一些,因为我们彼此熟悉,有一定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但我必须对每个人都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并从自身做起。 问:关于创业初期,您想起些什么? 李:创业的困难很多,比如方向和资金。我觉得后者可能是大部分创业团队都会遇到的大难题。我们历时八年建成了金安桥水电站,这是全球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最大水电站,建设高峰时每天的投入高达1,000万元,资金投入像磨盘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这对创业家来说不仅是资金本身的考验,还是对意志、战略方向的考验。但我们始终坚持我们的长期目标,致力于清洁能源板块,最终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问:在您看来,成为一名领导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李:很重要的一点是你对事业的信念。我有足够的钱生活,完全可以退休,打打高尔夫,但我还在为我笃信的事业奋斗,这就是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你对共同的事业怀有信仰,就能够号召周围的每一个人,这是很激动人心的。 我觉得汉能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一点是我们拥有共同的目标。我们既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为了出名,而是专注于能源利用的终极方案,通过提供更安全、便捷和合算的能源为大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方式。这就是五年前我们在各种太阳能技术中选择薄膜发电的原因。太阳能领域有很多人都质疑我们的选择,但我们相信整个行业在朝着我们选择的方向发展。 问:作为领导者您如何激励员工? 李:团队成员必须要信任你,否则注定会失败。但是要得到他们的信任,你首先要证明自己是值得信任的。在中国哲学中,信任的最高层次是不言而信——无需辩护或解释,人们就敬畏且信任你。但你不仅仅要取得员工的信任,还要让顾客和客户相信你和你的理念,让他们对你有信心。 问: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中国和现在大不一样。起步时有多困难? 李:事实上25年前比现在容易,因为当时没有竞争者,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创业和私企都是新鲜事物,很刺激。那时人们都很兴奋而且有机会,都在想着赶紧致富。但创业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需要远见和长远目标,而非寻求短期致富。对我来说,我的梦想和愿景就是要改变人类传统利用能源的方式,打破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这是我坚持走下来的最坚实后盾。 问:您觉得什么是商业成功之道? 李:第一是靠人,第二是靠人,第三还是靠人。如何激励人工作,这一点很重要。 问:您是怎样做的? 李:我认为汉能人相信我们所做的事业,我也给他们创造机会。我不是一个事必躬亲的人,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给员工们一个坚实的愿景,而不是大事小事一把抓。我要信任为我工作的员工。显然,确定能为你工作的合适人选非常重要,在这方面我很擅长。 问:您如何确定合适的管理者人选? 李: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对我而言,成功不是你能赚很多钱,而是你能否有所作为。我觉得许多高端人才愿意到汉能来是因为我们有愿景,因为他们相信我们为之努力的事业。正是基于这一共同愿景,我们的员工都干劲十足,对汉能的事业充满热情。这也是为什么汉能能够留住人才的重要原因。 问:现在您有1万多名员工。您对领导力的理解是如何变化的呢? 李:我不觉得有什么根本变化;使命感、坚持仍然是核心。 问:您对年轻企业家有什么建议? 李:坚持。做一件事情至少坚持10年,或者只要需要就一直坚持下去。我们往往高估了1 到2年的变化,而低估了5 到10 年的变化。如果你在自己的领域长久坚持自己的目标,你一定会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惊讶。很显然,你需要找到正确的事业去坚持(笑)。 问:如果让您与年轻时的自己对话,您会说些什么? 李:当你50岁时,你一定不会后悔曾经的所有艰苦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