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中国要闻
|
作者:广州日报
|
2013-08-12 01:52 |
南海救助局飞行大队的队员进行海上立体救助演练。
苍茫的大海上,船只遇险人员被困怎么办?偏远的海岛上,有人生病急需救治该找谁?占中国海域四分之三的南海海区,有一群“海上蜘蛛侠”,不畏惊涛骇浪,为濒临绝境的人带来生命的希望。 这群“海上蜘蛛侠”是来自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的800余位勇士。该局自2003年6月成立十年以来,已成功救助救援各类遇险船舶近800艘(其中外籍船舶114艘),救助救援遇险人员近1.29万人(其中救助外籍人员1412人),获救财产价值人民币272亿元。 近日,本报记者作为全国唯一获邀的纸媒代表,参与体验了珠江口海域的一次南海救助直升机和救助船联合演练。 记者被安全吊上直升机 在演练现场,本报记者模拟海上求救者,在救助船的船头等待直升机救援。只见一架超级美洲豹2000版直升机绕救助船逡巡后,悬停在救助船船头侧上方约30米高处。 一位身穿深蓝色连体制服、头戴钢盔的救助员从天而降,背后悬挂着细细的钢缆。随后,从直升机上又下来了第二位救助员。第二位救助员降抵船头后,将一个装有海绵的救生套系在本报记者身上,从背后、腋下穿过。“抓紧!握好!” 准备就绪完毕,他做出手势通知直升机上的绞车手,随后记者就和这位救助员一道腾空而起,双脚一下子离开船甲板,缓缓在空中上升。 在接近直升机舱门的位置,在救助员和绞车手的共同帮助下,记者以坐躺的姿势,安全进入直升机机舱。然后绞车手示意记者迅速找座位坐下,并系好安全带。救助员又下到船上,将其他演练人员逐个吊上直升机。 海上救人必须争分夺秒 “海上救人,必须争分夺秒!”南海第一飞行救助队队长陈国权告诉记者,平时船只出事需要直升机救助的时刻,往往就是天气最糟糕的时候。 陈国权说,由于直升机机舱小,没有厕所,而执行任务所需时间难预测,救助机组的年轻小伙子们只好少喝水,有时甚至要穿尿不湿。“海上救生很辛苦的,他们要穿尿不湿,你们记者千万不要笑话。” 一位教员透露:“这些年轻飞行员留在这里工作,完全靠的是对救助事业的热爱。”据悉,目前有航线驾照的直升机飞行员比较稀缺,有航空公司开出年薪90万元招募飞行员,而从事南海救助的飞行员年薪只有外面的三分之一。 南海救助局党组副书记朱伟桥告诉记者,“目前我们有30艘救助船,4架救助直升机,船员是我们救助的主要力量。在救助资金方面,我们每年仍有1亿元的缺口需要靠单位自筹去填补。” 朱伟桥表示,国际上对船员免收个人所得税是通行做法,他呼吁有关部门能对此事进行协调,解决船员的个税免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