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加国新闻
|
作者:人民网
|
2013-11-07 11:40 |
几十天前,在自贸试验区的挂牌仪式上,许多人关注到没有国家层面的领导出席,海内外媒体有各种猜测,有人甚至称中央可能意见不统一。韩正对此一笑澄清:“自贸区的揭牌仪式充分体现了八项规定的要求,一切仪式从简。我们几个月前就开始筹备,这个方案始终没有变过。”
本报上海11月6日电 (记者谢卫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近日接受部分媒体采访,回应了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热点问题,并澄清了一些坊间疑虑。 挂牌一个多月运行怎样 有记者问,一个月以来,投资以及金融等方面,在制度推进上有哪些成效?是否符合预期? 韩正说,一个多月运行以来,我们很满意。运行有序,达到预期目标,筹备阶段所设定的目标在初始阶段都达到了,各项改革措施都平稳扎实地落地了,主要反映在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扩大贸易方面。一是拿出了第一张负面清单;二是取消审批实行备案制,包括外资进入和中资走出去;三是服务业六个领域的开放已经公布并开始落实,监管模式也已落地,比如海关的监管模式,先入区后报关;再比如先照后证。 比如,海关稍微进行了一些改革,自贸试验区内的企业物流成本就降低了一成,有的比一成更多,这比税收优惠的利益更大。再比如,有的办一个企业,以前从审批到登记注册需要很长时间,现在自贸试验区内需要的时间很短,这样的效率就是制度红利。我们要努力让企业家们有稳定的预期,真正体现市场配置资源、以企业为市场主体。 负面清单是否复制旧规 负面清单是自贸区的核心创新,这也是中国产生的第一份负面清单。但是,2013版负面清单出台后,有人认为开放度不够,且和商务部已有的目录重复,创新不足。 韩正回应说,首份负面清单,我们选择依据国民经济的分类。我们选了18个大门类,这些门类中有三级科目,大中小三级。大类89个门类,中类419个门类,小类1069个门类,我们选择以小类出台负面清单。这样分类,看上去清单长了,但是开放空间大了。以现在的负面清单,我们现在管的小类只有17%,开放的则达到了83%。从这个角度看,清单不是越短越好,也不是长就不好。 他还说,即使负面清单与一些原有规定完全重合,也是不一样的。因为过去的目录只告诉你哪些可以做,而负面清单告诉你没规定的都可以做,这是完全不同的制度安排。 金改细则为何迟迟未出 自贸区的许多政策都落地了,但是,惟有金融细则至今没有出台,有议论认为,这是上海与中央相互博弈的结果。 韩正解释说,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体现在四方面:一是资本项下可兑换;二是利率市场化;三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四是外汇管理的创新。金融改革还需要出台细则,因为关涉面大,正在研究细则,我所知的是,细则已很深入了,下一步会择机出台。 金融改革如何理解?自贸区的金融改革创新,将坚持“一个前提、两个着力点”。一个前提,就是风险可控的前提。任何改革都可能有风险,风险不可怕,关键是可控,对于系统性和区域性的风险,我们绝对零容忍。两个着力点,一是牢牢把握所有的改革创新都要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为不断提高我们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服务;二是牢牢把握所有的改革创新始终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不是为金融而金融、为创新而创新。 制度能否可推广可复制 有记者问,什么是自贸区的成功标志? 韩正说,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在自贸试验区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跨境投资贸易的新制度体系、管理体制和监管模式,就是一种成功。不用老的法律,按照新的规章制度都能管好了,这是一种成功。过去靠审批,现在不审批,企业活力强了、社会活力强了、管理更到位了,这是一种成功。我们会有一些评估指标,但不会是GDP、税收等老的数据指标,要从制度层面去看成果。 韩正说,这种制度创新是全新的,因此,自贸区所有的制度都必须可推广,可复制。不是自贸试验区干的事情,哪怕有些眼前的利益,也不做。自贸区不能只是做“栽盆景”的事儿,它要像苗圃,培育一段可以移栽。这是重大改革,也是重大尝试。 揭牌为何没有北京领导 几十天前,在自贸试验区的挂牌仪式上,许多人关注到没有国家层面的领导出席,海内外媒体有各种猜测,有人甚至称中央可能意见不统一。韩正对此一笑澄清:“自贸区的揭牌仪式充分体现了八项规定的要求,一切仪式从简。我们几个月前就开始筹备,这个方案始终没有变过。” 韩正还介绍,在决策过程中,冠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个名字,是中央领导明确提出的总的设计和大的框架,以制度创新为内涵。随着方案研究的进程,中央领导要求尽快启动,条件成熟的先做起来。从提出方案到充分酝酿、研究、论证到决策,效率非常之高,中央的决策效率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因此9月底就正式挂牌了。这样一个决策过程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制度创新的高度重视,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