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人类科技大畅想 |
生活频道 - 钓鱼休闲 |
作者:大洋新闻 |
2012-12-28 21:49 |
有研究者相信,人类的大脑以后可以和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
对抗老年痴呆症,到2030年可能会有大突破。
12月21日并非传说中的“世界末日”,人类又开始大胆描绘未来世界的图景。最近,有不少科技创想,其面世时间都不约而同指向了并不遥远的2030年。其中,脑神经科学成为最令人期待的领域。有研究者认为,到2030年,我们可以像看DVD影碟一样分享他人的意识;也有研究预测,我们可以通过增强神经刺激,获得超人般的记忆力……这些创想只是天方夜谭,还是有可能实现的梦想?脑神经科学有哪些可以预见的重大突破?
畅想一
通过特殊枕头连接梦境
最近,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长达140页的名为《2030年全球趋势:替代性世界》的报告。该报告对未来世界做了很多描绘,认为人类在未来18年,将面临来自环境、能源、经济等领域的转折性变化。在科技领域,有人预测,智能化的肢体、可增进夜视能力的人工视网膜,在2030年可以通过类似整容手术的方式,帮助普通人轻松成为某种程度上的“X-MAN”。我们的脑神经,也可以通过强化改造,变得具有超强的记忆力。
英国一位叫伊安·皮尔森的未来学家,更进行了大胆的预言。他相信,到2030年,人类的大脑不但可以和外部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并且人和人之间的意识及大脑信息也可以进行数据交换。到时,通过一种“意识共享”的科技,我们能共享对方的意识、记忆和其他大脑信息,就像共享电脑硬盘一样方便。但那也意味着我们可以窥探到他人心中最深藏的秘密。这种分享的结果,无疑会让自我与他人的界限变得充满挑战。
他认为,如果我们做梦时的脑电波信号可以被完全记录并成功转换的话,人们确实是可以读懂他人的梦境的。科学家可利用脑电波的原理发明一种带有传导纤维的枕头,它能精确监控睡眠者大脑脑电波的活动情况,显示睡眠中的人正在做些什么梦。更大胆地进行想象,将这款枕头再发展一下,就可以成为一种“梦境连接机”。一个人的梦境可以输入另一个人的大脑。两个沉睡的人可以在同一个梦境中相遇。
畅想二
“感觉胶囊”:回放初恋的感觉
在自我知觉层面,感觉或许能被人工塑造。皮尔森预言,未来20年,科学家将会发明出一种细胞状的迷你电子胶囊。当它被植入到皮肤下,可以记录任何皮肤感觉和神经信号。这样的话,多年以后,通过这些“电子胶囊”,你仍然可以体验到以前的感觉。从一次刺激的滑雪之旅,到第一次和恋人亲吻,所有这些感觉都可以被“电子胶囊”记录下来,随后你可以像回放DVD一样亲身体验曾有的欢愉感觉。
与“感觉胶囊”相似,皮尔森还设想出了“性爱芯片”。他认为,2030年以后,只要将一种电子微芯片搁在自己的皮肤上或是植入大脑中,就能刺激大脑神经系统,获得和人类性爱完全相似的愉悦感。该传感器能够探测并模仿人类的感观刺激,包括和别人握手、拥抱或做爱,并在脑海中创造出“温暖感”、“压迫感”、“运动感”、“愉悦感”等各种“真实”的感觉。
但是,如果这一切真的能实现,你愿意把枕边人换成一块芯片吗?
专家视点:意识共享技术仍在起步阶段
中山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蒋斌教授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大众总是期望科学能很快造福人类,但就脑神经领域而言,很多人脑运作的基本机制我们仍一无所知。”
蒋斌认为,“人想到什么,机器就可以做到什么”,这是人工智能领域科技研发的根本愿望。如果能够实现人的意识与机器间的对话,也许会是皮尔森意识共享之梦的第一步。“不同的大脑活动形成的脑电反应是不一样的。有科学家相信,如果我们能掌握不同脑电反应的不同含义,就能用意识来操控机器。在日本,确实有科学家在尝试靠脑电波开动玩具汽车。想让车往左,或是往右,在脑袋里想一下,就会形成特殊的脑电波代码,传输给有智能识别能力的汽车,汽车就可以按照命令运转。也有一些研发人员在试验具有这种智能的轮椅。这对丧失语言和行动能力的病患,能提供很大的便利。但这些都是在起步阶段的尝试。”
至于“性爱芯片”,在蒋斌看来,或许和毒品对脑细胞的刺激有类似之处。“不管是用药物还是芯片,假如刺激了多巴胺神经系统,都能产生快感。但吸毒引起的神经系统的变化或者说损害实在太大了,用芯片刺激而获得和人类性爱完全相似的愉悦感是好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刺激或许导致对芯片刺激的依赖——‘芯片刺激成瘾’。”
改造脑神经还不太可能
通过强化或改造脑神经,是否会让我们成为记忆力、反应力方面的超人呢?“外界的刺激,让我们拥有经历和体验,这些经验刺激在大脑中形成印记。连续不断的刺激促使短期的记忆转变为长期的记忆,在大脑中合成新的蛋白质,引发神经细胞的改变,进而是神经网络的相互作用,以及进一步的强化改变。”蒋斌说,“记忆形成之后,在大脑中储存下来,并能随时被快速提取出来,才算是真正记性好。不少人说自己记性差,多是在信息提取的时候遇到障碍。但信息提取的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蒋斌指出,想要像整理计算机文件夹一样管理或者搜索提取我们的记忆是不太可能的。“大脑神经系统是多变而又复杂的,并不是一个记忆对应一个蛋白质细胞,进而精准定位、随意存取这么简单。大脑皮层的很多区域都共同参与了记忆从形成到提取的过程。”不过,要想记性好,变得聪明,还是有方法的。越早、越多的经验刺激是改善的根本。“尽可能别闲着,找点事情磨砺一下脑神经,见多识广,绝对是有益的。大脑可以不断被重塑。”
某种程度的“返老还童”可能会实现
有哪些研究可以在2030年前实现?蒋斌认为,接下来的近20年,更多的革新可能出现在研究方法上。“非遗传性老年痴呆症的治疗,很可能有较大的突破。我们也许可以通过植入能外部遥控、可放电的芯片,来刺激病患的脑神经细胞恢复活动。”此外,他认为,把人的意识进行储存和提取以实现“灵魂的永生”,仍是难以实现的,但某种程度的“返老还童”却是可以做到的。“比如,成人的弱视很难再逆转治疗,但国外有研究者已经用特殊的电子游戏,通过每天2~3小时的视觉治疗,刺激成人病患的神经系统,让视觉有了改善。”在某种程度上,让大脑越活越年轻,并非无稽之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