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胆固醇 七成人体自己造 |
生活频道 - 美容健身 |
作者:广州日报 |
2014-05-25 21:44 |
近年来,中年人猝死的事件频频见诸报端,人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不禁问:是什么让他们在生命最灿烂的时刻转身走向天堂?原来,胆固醇升高竟然是这些不幸事件背后低调隐忍的“凶手”。这些年,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高血压、糖尿病,但对高血脂却知之甚少。很多人看着自己直线上升的血脂指标“嘿嘿”一笑:该减肥了。殊不知,减肥和节食并不能真正把血脂降下来,原因是超过七成的“坏胆固醇”是由人体自身合成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提醒,高血脂一旦确诊就要接受长期规范的治疗,不同危险因素人群要设立不同的降脂目标,并且还要定期检测,这样才能降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冠心病死亡 77%归因于“坏胆固醇”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报告数据显示:每年我国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疾病之首。而胆固醇升高就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的罪魁祸首。胆固醇是血液中一种类似脂肪的物质,主要分为高密度胆固醇(HDL)和低密度胆固醇(LDL)两种。“坏胆固醇”危害极大。胡大一介绍: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增多时,会使血液变稠,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块,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更危险的是,不稳定的斑块破裂或脱落,会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中风,危及生命。有研究显示,冠心病死亡中77%归因于胆固醇水平的增高,这一比例远远高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 高危人群 每3~6个月测一次血脂 然而,人体由上亿血管组成,怎么才能控制住血管里的胆固醇? 胡大一介绍, 首先,要积极检查胆固醇。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每年进行血脂检测。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而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及其他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量1次血脂。 其次,要根据心血管疾病风险水平,确定胆固醇治疗目标。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也不相同。国际上普遍用“赤橙黄绿”来标示血管健康程度:红色表示极高危;橙色表示高危;黄色表示中危;绿色表示低危。赤橙黄绿,分别代表了未来10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程度,警示我们关注胆固醇从现在开始,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其中极高危患者,应将“坏胆固醇”LDL-C目标值控制在<2.07mmol/L(80mg/dL);高危人群, 应将LDL-C目标值控制在<2.59mmol/L(100mg/dL);中危人群则应将LDL-C目标值控制在<3.37mmol/L(130mg/dL);低危人群的LDL-C目标值可控制在<4.14mmol/L(160mg/dL)。(下图)
治疗: 血脂高了,减肥不够还得吃药 不少在体检中发现血脂高了的人,第一反应就是:今晚回家少吃点。但原来这远远不够。因为约有70%的“坏胆固醇”不是来自于食物,而是人体自身合成的,而且这种合成是不断进行的。 对此,胡大一指出:国内外的血脂防治指南均提出降低“坏胆固醇”是首要的治疗目标。据了解,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用于降低“坏胆固醇”的首选药物,其主要作用是能够减少主要血管事件,如死亡、心梗和中风。遗憾的是,中国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率很低,仅有1.7%。除了使用率低,还有很多患者没有坚持长期用药。对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专家纪立农教授也特别指出:“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尤其是胆固醇的控制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一旦停药,治疗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