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庆潜心研究十载 勾勒加华文学全貌
文学园地 - 散文随笔精选
作者:亚明 来源:RCI   
2015-04-27 23:15

55

加拿大是移民大国,华人移民已经成为最大的移民群体。华人文学自从150多年前诞生开始,已经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但就加拿大华人文学的总体研究,以前还未见到。中国南京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赵庆庆老师在这方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她是南京大学外语部副教授、加拿大研究中心副主任, 同时也是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理事、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和加中笔会会员。 赵庆庆女士目前正在多伦多做研究访问,前不久还受邀到蒙特利尔,在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举办了“加拿大华人文学的历史及现状”的讲座。作为一名年轻的中国大陆比较文学学者,赵庆庆是如何开始关注加拿大华人文学的?在发掘的过程中都有哪些有趣的经历?华人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是一个什么样子?记者带着一系列问题采访了赵庆庆老师。由于内容很丰富,采访她的报道将分为两个部分。这一篇主要报道赵庆庆是如何开始研究加拿大华人文学的,以及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故事;下一篇介绍她的主要研究成果。

59梁丽芳教授赵庆庆:在加拿大华人文学的研究方面,我并不是做得最好的。在我之前,已经有一些先行者对这方面作了研究。比如说艾伯塔大学东亚系教授梁丽芳老师,就做得很早,曾著有《中加文学交流史》。1987年她还发起在温哥华成立“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她是我论文的指导老师。

2001年,我到艾伯塔大学读比较文学学位。在考虑论文选题时,有的西人教授就推荐我读了一些华裔作家的英文作品,例如虹影的《饥饿的女儿》。还有用法文写作的魁北克女作家应晨,她获得了不少奖项,代表作是《忘恩负义》。这样我就了解到,原来在加拿大有一些华人作家也写出了很好的作品,有的还获得了总督文学奖,例如关富烈(Fred Wah)、 余兆昌(Paul Yee)。 他们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短篇故事。后来我的论文选题就定在华裔作家李群英(SKY Lee)的成名作《残月楼》,此书曾获1990年温哥华城市书奖,也获得总督奖的提名。

2003年,我回到原来任教的南京大学工作。南京大学有加拿大研究中心。我就想在加拿大华人文学方面再多做一些研究。当时在中国大陆,研究美国华人文学已经有丰富的成果,而对加拿大华人文学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而我知道,加拿大的华人作家不仅写了很多优秀的英文作品,还有大量的用华文写作的水平相当高的作品,此外还有一些法语作品。于是我就想要把这方面的研究搞起来。

记者:你的新论文《走向繁盛的加拿大华人文学》既有历史的纵览,也有对几个华人聚居的省份和城市的横剖面的分析介绍,汇集了大量珍贵资料, 这些资料原本非常零散,包括早期华工在被关押期间写在“墙壁上的诗”。 整个搜集整理过程一定很漫长,下了不少功夫,也有一些有趣的故事吧。

赵庆庆:加拿大华人文学的历史资料其实是很丰富的,虽然很零散,但是已经有前人开拓者做了一些搜集和整理工作。比如早期华工过来后在海关墙壁上写的一些诗,就是维多利亚大学被称作“唐人街之父”的黎全恩教授收集的。其它的历史资料我确实要到档案馆和大学的图书馆,比较细心地去看,力求对华人文学的发展及背景有一个宏观的了解。

由于我是从大陆过来的,到图书馆找到了加拿大华裔最早参与出版的一个文集,叫Inalienable Rice(《不可剥夺的稻米》),是在1979年出的,应是华人英文作品集最早的一本了。 那简直令我欣喜若狂。还有例如《Rice Paper(米纸)》,这是由“加拿大亚裔作家工作室”出的一份英文杂志,有加拿大华裔参与创办,也有他们的文章,能找到也令我非常激动。

57

赵庆庆文章引用的照片今年3月我应邀到蒙特利尔参加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的年会,有一个心愿就是要去拜谒加拿大最早用英文写作的华裔女作家的墓地。这位女作家1865年出生,1914年病故,笔名叫“水仙花”,就葬在蒙特利尔的皇家山公墓。

那个公墓埋葬着20几万蒙特利尔人,在这茫茫的墓地中要找一个人的墓很不容易。魁华作协的会长郑南川先生和理事冰蓝女士陪着我,踏着积雪找了两个多小时也没找到。最后在求助墓园的工作人员后终于找到了。看到了“水仙花”的墓碑以及墓碑上写的中文字“义不忘华”。当时我的眼泪就忍不住了。我照了照片,也看到公墓的记录。公墓是把她作为加拿大华人文学的祖母介绍给参观者的。

后来我还就此次墓园之旅写了一篇文章,就叫《万里寻访水仙花》。她是加拿大华人用英语写作的一个源头。也是第一个被藏在皇家山墓园的华人, 而且被列入名人录。每年春天, 墓园会组织“名人之旅”参观活动, 水仙花是“名人录”上的唯一华人。

58

华裔女作家“水仙花”的墓碑

 

weibo365     weixin365

 

 

scrol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