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根祥:人生之精彩 尽在诸余也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作者:何根祥   
2020-06-10 15:37

11

  据东汉末年《魏略儒宗传》记载,魏国大儒董遇年少时每次上山打柴,都带着书,空闲时就拿出书来诵读,他利用一切闲余时间饱读诗书,终于成为一代大儒。

  一位后人向董遇求教,董遇说:“跟我学以前,你先要读很多书”。那人说:“我很想读书,就是没有时间啊!”董遇则说:上天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关键在于你能否用好“三余”。那人问:“三余”是什么意思呢?董遇答:“冬者年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意思很清楚:冬天是一年的农闲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每日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阴雨天不能外出干活也是一种多余的时间(可用以读书)。董遇的读书时间就是这样挤出来的,他因博览群书而得以功成名就。建安初举孝廉,稍迁黄门侍郎,后任郡守;明帝时历侍中大司农。同时,他又是一位学者,注释了《老子》、《周易》和《春秋左氏传》等经典。

13

  董遇的故事和“三余”之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受益终生。记得在黑龙江农场工作期间(1968-1975),我就是利用夜晚时间,看完了当时场部藏书室的全部藏书(当时也很凑巧,场部藏书室的钥匙正好由我保管)。后在南京大众书局总部任职期间(2007-2010),我也是利用“三余”,翻阅了数十本儒家经典,逐字逐句地品读《论语》,并结合自己的人生感悟,撰写了 40 万字的《论语通读》。那段时间,我每天下班后就读书和撰写,几乎是每天写一篇,连续写了近三年,先是在当时大众书局旗下的“逐浪网”上发表,点击率逾百万之众;2011 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三个月后第二次印刷。

16

  其实,促使我撰写《论语通读》的动因,与董遇的“三余”也是有关的。当时我年近花甲,在感悟“三余”之时,我想到了人生之精彩,还应该有第四余,曰:“ 年逾花甲者,乃人生之余也!”是啊,六十岁是大部分人的退休年龄,也就是人一生中的闲余时间,然而这时的人生阅历和经验是最丰富的。应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把人生的经历和感悟写下来,盖为不识者与尚未经历者参考。

15

  今年以来,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先是加拿大航空停飞中国,后来是中国政府不允许外籍人士入境,所以我只能一个人留在加拿大,每天闲在家里,也不能出门。此时自然想到了这人生的第五余,曰:“当下禁足期,乃过去数十载忙碌之余也。”是啊,忙忙碌碌数十年,像现在这样清闲的日子,是从来没有过,以后恐怕也不会再有。“养心在于静,养身在于动”,这是我的座右铭。应该充分利用这第五余,静下心来,读一读自己想读而没有读的书,走一走自己想走而没有走过的路,做一做自己想做而没有做的事,见一见自己想见而没有见的人……读书之余,我就练一练高尔夫,动手整理后院的花草树木,种一点自己喜欢的绿色蔬菜,不亦乐乎!

  俱往矣,一个人若能自觉利用好以上诸余,其人生安能不精彩?

scrol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