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凶案 印证境内恐怖分子难防 |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
作者:世界日报 |
2014-10-23 23:15 |
治安向来平静的加拿大,这两天连续发生疑似恐怖攻击案。21日蒙特娄(满地可)东南方小镇一名激进穆斯林男子驾车冲撞两名军人,造成一死一伤,凶手与警车追逐后持刀拒捕,被开枪射杀。22日在首都渥太华战争纪念碑和国会,又发生被激进穆斯林洗脑的男子持步枪射杀卫兵后,窜入国会大厦,与警方枪战。两案内情尚未公开,但与激进穆斯林或伊斯兰国(IS)有关,引起美加广泛议论和紧张,华尔街股市22日甚至为此从上涨反转成下跌收盘。 自伊斯兰国在叙利亚、伊拉克壮大,成为国际围剿对象后,该组织早就扬言,将对美国和加入美国抗击IS联盟的国家报复攻击。加拿大两起攻击对象都是军人,显示激进穆斯林恐袭行动,已渗透进北美大陆。相较于中东国家炸弹攻击,动辄数十人殒命,即使攻击伤亡损害规模不大,但在电视媒体全天持续报导下,群众知的权利虽获满足,集体恐慌效应却也放大了。 两起事件告诉我们:恐怖攻击又来了,这回不是凯达,是伊斯兰国,且攻击发动者可能不是从外国入境的恐怖分子,而是本土同情或加入激进团体的“独狼”穆斯林。其攻击规模虽不像2001年纽约世贸中心被劫持航班撞毁严重,也不像波士顿马拉松用土制压力锅炸弹,但无论车撞、枪击或割喉,引起的社会心理效应一样,美加社会随时有危险临近,这是恐怖组织想要的结果。 去年5月22日,伦敦市南区街头,两名穿制服英国士兵,被激进穆斯林以残忍割喉方式杀害,凶手行凶前还大声喊穆斯林口号。由于大庭广众下行凶,手法残忍,媒体报导引起欧洲民众恐慌。事隔三天,巴黎也发生穿制服军人被以同样手法杀戮,幸好保住性命。 案情雷同的激进穆斯林攻击对象,都是具保卫国家象征的穿制服军人,而加拿大官方呼吁军人避免穿军装至公共场所,非常讽刺。美加本土穆斯林多属北非、中东国家移民或其后代,由于文化、宗教信仰上“近水楼台”,透过网路社群媒体获取激进教义宣传,极易被蛊惑成激进组织成员。本报昨天报导,丹佛市三名15、16岁索马利亚裔少女离家,准备赴叙利亚加入伊斯兰国,但在法兰克福机场被拦截。多件案例皆显示,美加穆斯林被激进组织渗透情况日益严重。 糟糕的是,一位主管美国反恐情报的退休主管日昨接受CNN访问时透露,自史诺登泄漏国安局监听手机通讯手法后,如今恐怖组织都知如何规避和提防监听,有些被情报单位掌握的恐怖组织线索,如今都丢失,加重了反恐难度。这或可反面解释,为何北美激进穆斯林趋活跃,不断有境内青少年奔赴国外想加入IS。 加拿大向来不是恐怖组织优先目标,情报掌握和防备相对较美国松弛,加国加入抗击IS联盟,恐袭凶案出现,似释放不安讯号,也给美国提高警惕。美国“料敌从宽”,立即加强全美飞安和警戒有其必要。尤其年底假日购物季临近,各地涌现人潮,如再有类似凶案,哪怕是小规模爆炸、枪击或割喉等,都将产生涟漪效应,对美国人日常生活和经济都构成重大打击。 因此,问题仍须正本清源、回到核心。IS无法尽速彻底摧毁,所有国家的安全和安宁都将受威胁。美国自8月8日起空袭IS迄今,已耗费4.24亿美元,每日平均花费760万元;虽然盟国加入,共出动战机攻击数百梯次,但两个多月来,IS虽被削弱,照样攻城掠地,难有立竿见影效果。 美国在伊拉克派遣军事顾问千余人,指导库德族民兵和伊拉克军方抵抗IS,欧巴马总统坚持不出动地面部队,即使军方高层、前中情局长和国防部长潘尼达等力荐,只凭空袭无法彻底消灭IS;欧巴马判断也有误,导致IS坐大,如今反恐首要目标IS已“侵门踏户”,难道要等发生大规模伤亡,欧巴马有台阶下,才被迫改弦易辙?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美加境内隐藏的激进穆斯林让人防不胜防,固然不能用种族侦防(racial profile)手段,导致穆斯林移民被歧视,但从欧美接连出现激进穆斯林杀害军人行径,美国枪枝取得更容易,加国血案应刺激欧巴马政府,无论治标、治本,对内、对外都须有新作为,斩草除根,总不能等恐袭伤亡后再亡羊补牢,悔恨已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