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识别区意图和效应 |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
作者:陈世耀 来源:世界周刊 |
2013-12-09 01:25 |
中国设置东海防空识别区,激起国际间联手对抗中国,北京增强了内在团结和敌情意识,有利中共统治和习近平强力推动改革;也增加中国在东海和西太平洋发言权,有助争取钓岛主权国际谈判,强化中国在美日主导的东亚海洋的角色。但负面因素也包括给日本对抗中国新动力,亚洲新一轮军备竞赛将更激烈,美国可能更倒向日本;“和平崛起”和“韬光养晦”彻底推翻,中国在区域更孤立,决策也暴露习近平有强硬躁进倾向,成败得失难料。 北京设置防空识别区晚于美日44年,日本早已把防空识别区“前进”至距中国海岸130公里处,中国“回敬”,使各国防空识别区重叠,也是彰显主权和实力应有做法,本该获外国理解。但从解放军和外交部发言人宣布口径不一,军方先扬言进入识别区未申报飞机将面临“防御性紧急处置措施”,发现美日韩都不当回事后,修正改口为识别区不是领空、不是禁飞区,只是防卫领空的安全措施,先硬后软,反映外交、国防内部协调不佳,政出多门,对“大国尊严”难免有伤,反而贻笑国际。 更重要的,中国此举招来美日韩澳联手抗拒,俄、印度、欧盟各国关切,而下一步设置南海防空识别区和部署舰队,势必更引来越、菲、印尼和其他东协会员国抗议关切,可能出现“中国未待成超强,即敌人满天下”,即使中国有再强经贸实力和军力,难道愿意成国际公敌,被外国联手提防?各国宁见美国停留亚洲,美中彼此制衡(李光耀观点),可见北京须考量内外和“卖肌肉”与“送笑脸”间的平衡。 东海防空识别区设置迄今,大陆民族主义旗帜高扬,尽情驰骋,态度较保留的意见,都被批为“汉奸”、“带路党”,实则,外交手段的操作非常复杂,常需随国外情势变化而弹性调整。东海识别区被外媒质疑最大效用是“中国需要敌人”,但却“不能有战争”,既如此决策就需更理性冷静、进退有节、收放自如。 放纵民族主义驰骋,极易走上民粹式道路,易放难收。宣布东海识别区后数日,辽宁号舰队即开赴南海,应属习近平新政有意展示的措施。这类举动满足民众强国霸权欲望,或可转移部分内政不满,提升中共声望。但网路上喊开战、击落美日战机声浪不小,未顾及周边国家联手提防遏制中国,岂是大国崛起该追求的境界。 不谈美国军力,即以日本自卫队实力,战机和军舰数量虽逊于中国,但品质却在中国之上,日本海上武力排名世界第三,近3000家民用工业马上可转换军需工业,核电厂密布全国,储存上百吨钸,三至六个月可制造数百枚核弹,都早被国际公认。何况中国可能面对的是美日联手,甚至加上韩、澳等国,所以上上策是“以战止战”,藉识别区设置各国重叠,增加自己话语权和对等军事巡逻能力,大家在“恐怖平衡”中相安无事,日后寻求外交谈判解决。 眼前全球最急迫要务,是振兴经济。大陆亟需落实三中全会的60项改革,深化市场机制,需要外在和平环境;日本也急欲摆脱失落的20年,重回轨道。两国争夺东亚强国领袖地位,虽有许多争议,譬如日本修改和平宪法,让自卫队转化为国防军,藉救灾向海外调派军队,发展自制武器能力等,中国都无力防止,反而愈反对愈加深日本危机感,而有能力制约日本的是美国。北京既难改变美日安保条约的现实,至少不要拚命将美国往日本身上推,反而须藉自己筹码,争取美国维持仲裁地位,为中国所用,而非与美国为敌。 习近平和安倍都表现强硬鹰派作风,急于复兴国家,都诉诸内部民粹,更加深东亚局势的不可测和危险。中日如无法克制引发战火,最大受益者将是美国,不但美国军工业将复兴,刺激经济,美国居间左右逢源,轻易维护其单极超强地位,而中日因战争的挫折,恐都需数十年才能复原。 北京从中日建交搁置钓岛主权,转变成今天的剑拔弩张,说明外交是内政需要的产物。华府眼前不可能压迫日本屈从交出钓岛行政管辖权,在台湾与大陆政治僵局渐解开后,日后钓岛将渐成另一个“小台湾”,成为美日牵制中国的有力筹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