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国华裔孩子带中餐却被嘲笑 |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
作者:方也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09-26 18:17 |
问题很快就来了。“妈妈以后午餐只要给我带三明治就行了,不要给我带中餐。”“为什么?”“我不喜欢吃中餐,Chinese food is disgusting。”“ 这话是谁说的?”“同学说的,他们看见我的午餐就会笑我。” 社会学家认为,文化归属是我们心灵安身立命之处。定居异域他乡的海外华侨华人希望自己能够融入当地文化氛围,从而寻找到心灵的归属感。但是,经过一番纠结和挣扎,人们发现,民族文化依然是最终的精神家园,也是建立自信和安全感的源头。 杰西卡是在加拿大出生后回中国国内直到6岁才来加拿大。从小在外面玩的时候,大家都会开玩笑逗她,说她是个加拿大人,杰西卡每次都大哭:“我不是加拿大人,我是中国人。”渐渐地长大些后,她似乎从一些大人们略带稀罕的眼光中读出了点什么,她开始以加拿大人而自豪起来,经常屁颠颠地逢人自我介绍:“我是加拿大人。” 但到了加拿大后,杰西卡很快发现她作为一个加拿大人不是那么理直气壮了。“妈妈我究竟是不是加拿大人啊?”有一天放学后她问我。“你在加拿大出生,又在加拿大生活,当然是加拿大人了。”“为什么玛娅说我是中国人不是加拿大人?”“哦,可能是因为你是从中国来的呀。”为了让自己更像个加拿大人,杰西卡开始向本地孩子看齐,她以前爱穿裙子和皮鞋,现在喜欢穿T恤和短裤以及运动鞋了,早餐要吃Pancake、土司、煎鸡蛋和香肠,喜欢披萨、热狗和三明治,说话神情举止越来越像个加拿大女孩。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群体的认同,我也希望她尽快融入加拿大同学中间。 但是,问题很快就来了。“妈妈以后午餐只要给我带三明治就行了,不要给我带中餐。”“为什么?”“我不喜欢吃中餐,Chinese food is disgusting。”“ 这话是谁说的?”“同学说的,他们看见我的午餐就会笑我。”我的心仿佛被刺了一下,来到加拿大后我才知道我的民族自尊心真的是很强。我立刻打开电脑在google上刷刷打上“中餐”,找到一大堆关于中国美食的信息读她听。我告诉杰西卡中餐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之一,中餐馆遍布全世界,各个国家包括加拿大人都爱吃中餐,小朋友嘲笑她是因为他们没吃过。我鼓励她向小朋友介绍她喜欢的中国食物。“不,我在家可以吃中餐,我午餐还是不要带中餐。”杰西卡固执而坚定地说。 随着英文程度的提高,杰西卡对中文书已经没有兴趣了,尤其是对写中文字更是排斥。有一天杰西卡对我宣布:“妈妈,我不是中国人,我不用学中文。”“你爸爸妈妈都是中国人,你怎么就不是中国人了?” “我喜欢加拿大,加拿大比中国好,我喜欢做加拿大人。”这话我怎么听着这么不舒服啊,一年的时间,我的女儿竟变成了个小洋人,我有点不淡定了,大声呵斥她:“你是中国人的后代,你的血液里流着中国人的血液,中国有你的亲人和朋友,中国是你的根,这是你永远改变不了的事实。”听得似懂非懂的杰西卡哇地一声大哭:“我要做加拿大人,我不要做中国人。呜呜呜……加拿大环境好,小孩子学习不累,这都是你们说的呀。呜呜呜呜……” 看来对杰西卡的中国文化教育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解决的,而是一个长期的熏陶过程。 我从国内订购了一套中国历史书,每天晚上和杰西卡一起看,看完后我们会一起讨论,还会跟加拿大的历史做比较。历史是认识一切的开端,杰西卡开始对中国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精彩的历史故事也引发了她对中国的文化、地理和风土人情的兴趣。读三国故事的时候,我们会在中国地图上找寻那些著名的历史名城,杰西卡希望下次回国的时候能去这些地方看看。历史书也让她更多地了解了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等著名诗人。现在再让她听唐诗宋词,她会不停地向我刨根问底打听这些诗词背后的故事。 针对她不愿意学中文的心理,我和她一起上网看冰心、徐志摩、郁达夫、林徽因等人的生平介绍,我告诉她这些诗人和作家不仅能用中文写出优美文学作品,他们还能用英文写作,所以光是英文好不稀奇,只有英文和中文好才是了不起。杰西卡对林徽因很感兴趣,她觉得她长得那么漂亮,能用中英文创作,还能用英文演话剧,又是著名建筑设计师,实在太了不起了。 现在,杰西卡还是认为她是加拿大人,有时候也会说她一半是中国人,一半是加拿大人。我不知道我的努力能让中国文化在杰西卡身上保留多少,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她进行中国文化教育也还在探索之中。我想她以后可以讲着流利的英文,有着加拿大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但是,她必须能够和我们用中文进行交流和沟通,她要对中国这片土地和她的父母充满感恩,她要对来自中国的同胞们有发自内心的亲切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