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结束访欧 “醒狮论”寓意深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作者:世界日报   
2014-04-03 19:21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日结束对比利时的国事访问回国。从3月22日至4月1日,习近平先后访问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核安全峰会,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和欧盟总部。这是历任国家主席中最完整、高调的一次欧洲行程,仿如美国总统过去扮演的角色,对中国本身及充实中欧国家战略伙伴内涵的意义,自不待言。

习近平此行所到国家都获极高规格接待,他的“伴手礼”,譬如对法国空中巴士的100亿欧元购70架空巴,虽不到外界预期150架的一半,但总计180亿欧元的各种采购,仍被视为“圣诞老人”,这是中国国力提升的佐证和筹码。尤其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习近平发表“中国这头狮子已醒了”的“醒狮论”,尽管大陆内部有赞有弹,褒贬不一,但习有备而来,选择欧洲与美国拚抢中国市场关键时刻,有实有虚、虚实互用,标志着中国国家定位、对国际局势判断及自我角色提升都已明确发生变化。

习近平事先备好书面讲话表示:“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这段话,或可评断中共当局扬弃邓小平的“韬光养晦,绝不当头”方针,宣示与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也包括“走出去”,开始分担国际责任,在传统上是美国“地盘”的欧洲与美国竞争。

“醒狮论”的宣示符合当前中国国情和实力,也吻合习近平个人风格。史载曾任印度总督的英国著名外交家阿美士德于清嘉庆11年(1816年)受英王派遣,欲撬开中国商埠,受清廷冷遇,次年返英拟上书英王用武力敲开中国对外通商大门,途中经过大西洋中圣赫勒拿岛,拜访已在那里被关押三年的昔日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讨论他的“宏韬伟略”,不料拿破仑听后不屑一顾地说“要同这个幅员广大、物产丰富的帝国作战是世上最大的蠢事”。拿破仑说,中国并不软弱,它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狮子睡着了连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但“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发抖”。

“中国是一头睡着的狮子”的说法,迅速传遍欧洲和世界。拿破仑料想不到的是,中国这头狮子沉睡一个多世纪都没苏醒,期间不仅被英、法、德等“八国联军”船坚炮利打破大门,还经历日本军国主义铁蹄蹂躏,饱经沧桑屈辱。习近平借拿破仑的论断比喻,底气在中国已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外汇存底居世界之首。背后也具多重涵义:

首先,中国是狮子,且是块头很大的狮子,各国须正视和适应中国崛起。美欧向来期待中国在国际事务上做“负责任的大国”,胡温执政十年未回应,习近平“接招”,宣示“中国已准备好了”。

其次,西方列强别再幻想对中国予取予求,中国希望与列强平起平坐,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与欧洲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邓小平“韬光养晦,绝不当头”外交方针奉行30年后,“醒狮论”结合“中国梦”,似为韬光养晦画下句号。

再次,习近平强调“和平、可亲、文明”的狮子,试图平息“中国威胁论”。他在德国借用德国大文豪歌德代表作《浮士德》,强调中国不是可怕的魔鬼“墨菲斯托”,不会摄取世界的灵魂,希望获得西方共鸣。但国家的特质“强国必霸”,“和平、可亲、文明”对中国的邻国是立即检验,本属猛兽、有利牙尖爪的狮子如何和平、可亲?中国须尽速藉和平灵活的外交手腕,处理好岛屿主权争议,才有说服力。

最后一个深层涵义是“狮子就是狮子”,如被惹毛会咬人的,这是软中带硬。习近平上台后,连续两年军费大增,今年军费达1320亿美元,涨幅12.2%。对钓岛主权立场趋硬、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不畏美国为菲律宾撑腰,在南海强势作为,都有狮子色彩。他与普亭惺惺相惜,普亭强力吞并克里米亚,也引发中俄联手的联想。

习近平上位后这趟欧洲之旅,行程绵密、善用经贸筹码,后续如何与美国和平竞争,让我们等待“狮子之舞”。

scroll back to top
 

相关文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