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拉峡谷畔的琅琅诗歌声 |
文学园地 - 散文随笔精选 |
作者:孙白梅 |
2019-06-13 12:28 |
在滑铁卢大学瑞纳森学院的Daniel Bratton教授和孔子学院院长李彦等的组织协调下,伊洛拉诗歌档案馆(Elora Poetry Archives) 于6月8日在景色怡人的伊洛拉峡谷边的一座老屋举办了别开生面的“中国诗歌朗读会”。朗诵者和参加者大多是加中笔会会员。笔会会长孙博因忙于回国去领微小说奖和作有关最新小说《中国芯传奇》(与曾晓文合著)的演讲而没能参加,但他也表示了关注。 伊洛拉是安大略省西部的一个旅游胜地,如果沿着6号公路开车的话,伊洛拉位于圭尔夫北面25公里。在伊洛拉峡谷保留地有条GRAND RIVER,河水据说是从远古时代冰川溶解的冰水,岸边的石灰岩峭壁有22米高,峡谷周围风景旖旎,伊洛拉峡谷公园里夏天可以露营、徒步、划艇、游泳等,是一日游的不错选择。 从多伦多开车到伊洛拉约两小时,笔会充分发扬团队精神,由雪犁、张叔轩和张怡担任长途驾驶重任,四、五人拼车前往。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平时会员们也难得有机会见面聊天啊!一路上绿树环绕,绿草成茵,对经常面对电脑的双眼真是一服良药。 要找到这座老农舍可不容易,叔轩的汽车导航加上静语的手机导航,又通过电话请教已先到达的雪犁,才七转八弯开到了目的地,见大伙儿已在风景如画的农舍前交谈并享用孔子学院和加拿大朋友们为我们准备的午餐,有蔬菜汤、芦笋羊奶露、新鲜面包和葡萄酒、饮料等。 一位白头发的高个加拿大人上前用中文自我介绍说:“我叫彼得,彼得大地”,我开始听不懂,后来才转过神来,原来他开玩笑说自己是“彼得大帝”。他对中国诗词很感兴趣,后来还叫我把李白的“静夜思”用中文写在纸上,并注上汉语拼音。原来他名叫Peter Skoggard, 是位作曲家,他喜欢为中国诗词的意境作曲,然后请男高音歌手Robert Missen唱,饭后我们就到有钢琴的会客室听Robert引吭高歌,音色嘹亮,几首歌都是李白的诗,如“将进酒”、“月下独酌”、“关山月”等。由Irene伴奏。彼得也介绍了他与中国的渊源。他的母亲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师从国画大师齐白石、徐悲鸿及其弟子学画,他让我们传阅了他母亲的遗作,如骏马和风景、人物等。在母亲的影响下,他对中华文化也怀有极大兴趣。 中国当代诗歌朗诵会在古色古香的“海狸小木屋”举行,Bratton教授致简短的欢迎词,李彦院长主持并介绍中国诗词,她强调这次举办双语朗诵会的宗旨在于促进中加文化的交流。第一位朗诵者是静语,她曾荣获全国青年诗歌大赛奖,她朗诵了自己的原创诗“时钟之歌”,并翻译成英语,而张怡则朗诵了自己用英文写的两首诗,再翻译成中文:“我为你”和“菊花塚”,她不仅是双语诗人,还热心于组织文学推广活动,曾在多伦多华人作家节荣获“中英文诗歌创作奖”和“文学推广火炬手奖”。姜尼这位心血管病专科医生朗诵了他为纪念木心而写的诗“从前真慢”,他一句英语一句中文慢条斯理地朗诵,风趣幽默,引起听者会意的笑声。他除了写诗外,还出版过自传体纪实小说《医师日记》、散文随笔集《枫国情怀》和诗集《情系多伦多》等。满都拉来自内蒙,她用中蒙两种文字写成诗歌、散文,发表于各种诗刊和网络平台,她朗诵了两首英文小诗:Ice lotus(冰莲)和 little horse(小马)以及两首中文诗:“安德烈湖”和“雪”,富有少数民族色彩。听众还好奇地请她用蒙语朗诵了一首小诗,虽然听不懂,大家报以热烈掌声。为了活跃气氛,李彦带头用英语高歌一曲“Old Black Joe”,音色悦耳,张叔轩与一位加拿大女牧师分别用中英文背诵了圣经诗篇精髓第23篇,真情横溢。在欢乐气氛的感染下,当李彦点我名时,一向胆小的我也情不自禁地用英语背诵了William Blake 的小诗,大意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在掌中,刹那即永恒”。Peter 和Robert 也先后上台唱了中国歌,唱到“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时,观众席都跟唱起来,中加朋友融为一体! 本来笔会的汪洋、坐忘和张立国也要朗诵他们写的诗歌,但他们因故未参加这次活动,实为憾事。不过李彦说了,争取明年再举办类似的朗诵会。 朗诵会结束后我们一起漫步在幽静的伊洛拉小镇,当地居民非常友好,自告奋勇为我们摄影,为我们指路,在绿树成荫的斜坡后面看到了伊洛拉峡谷的潺潺溪流,静明说:这儿风景真好,有水一切就有了灵气。 不能不再提一下雪犁,她前几日因开车送人急诊,被警察开了超速罚单,可是生性豁达开朗的她却没太当回事,在笔会活动中一如既往,背着沉重的摄影设备忙前忙后,定格了不少美好时刻!她还提议朗诵会结束后为避免交通高峰,顺道到著名的“老海德堡饭店”去吃美味猪蹄,大家边吃边聊,增进了文友们之间的情谊,我们都觉得度过了美好难忘的一天,也得益匪浅! 作者:孙白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