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满是华人的列治文只讲中文 惹了谁? |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
作者:陶短房 来源:海外网 |
2016-02-06 19:36 |
列治文市满街中文招牌。 中国传统新年将至之时,加拿大发生一起针对华人的案件,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列治文市某公寓的10名说英语的业主将业主委员会告上法庭,理由颇为有趣:该业主委会开会全程说国语普通话,“有排斥非华裔业主之嫌疑”。他们对此的解释,是“业主委员会不是社交俱乐部,加拿大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希望创建和谐共处、没有歧视的居住环境”。 事实上,列治文是加拿大公认“大中华区”以外华裔比例最高的城市,被近十几年移民这里的中国大陆华裔戏称为“解放区”。在这里,一个只会听说读写中文的人生活毫无障碍,相反,如果只会说英文,在一些“纯华裔场合”反倒是有点不方便的。 类似的,之前闹出过“国际影响”和“大动静”的是“中文招牌事件”。2010年和2014年,先后出现了两次声势浩大的“立法强制列治文商家招牌必须用英文”的运动,矛头直指该市华人商家的纯中文招牌,理由和此次威灵顿公寓事件大同小异,是“加拿大官方语言为英法语”、“涉嫌歧视其它族裔”、“影响族群和谐”等等。 穿插在这些“大动静”中的,则是一些看似无关痛痒、实则意味深长的“小花絮”。如自2010年起列治文华裔商家集中的“公众市场”和几所华裔学生集中的小学,都多次出现了神秘的“反华涂鸦”,且案件至今无一次告破;2015年,一名越南裔列治文居民在自家汽车上张贴辱华标语,且以“私人财产”、“并非辱华”为由百般粉饰、花样翻新、始终拒绝撤除,一名列治文华裔试图通过在私家车上贴抗议广告、停在辱华车主住所前路边的方式进行抗议、施压,结果仅7天就吃了3张告票和一次拖车,最终不得不作罢。 之所以出现这些戏剧性场面,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华裔在当地比重上升太快,原本以“主流社会”自诩的英裔白人和其它族裔感到“好时光不再”。后者既无奈、又不愿接受自己成为“区域内少数族裔”的现实,而部分华裔则真的把新居住地当作“解放区”,不仅把国内的优点、更是把一些陋习(如,待人接物不友善、小圈子封闭、随地乱扔杂物、不遵守交通规则和停车秩序等)一并带了过来,这不仅让包括大多数华裔在内当地居民感到不快,也容易被本就对当地“华人化”心存芥蒂者抓住把柄。 其次,相对其他族裔,华裔通常有勤奋好学、善于理财和储蓄等优点,尽管许多华裔家庭、尤其新移民家庭的收入状况其实不如当地人,但住房、生活水平和手里存项却总显得比其它族裔更多,这常常令一些当地人感到不平衡,觉得“华裔抢走了自己的饭碗、住房和财富”。其实,“感觉有时是错的”,有数据显示,列治文所在的大温哥华地区,“中国人炒热当地房产”的程度其实被远远夸大了。 第三,华裔和非华裔各有“绝对政治正确”,后者高举“融入主流社会”、“反对选择性族裔歧视”的旗号,而前者则拿加拿大国策中“尊重多元文化”和“非官方行为不受官方约束”的精神说事,几年拉锯可谓势均力敌。问题总也解决不了,华人的影响力却与日俱增,矛盾自然也就会隔三差五爆发一次。 不过新一代华人也逐渐找到了合理合法、有理有节维护自己利益的办法:照当地“游戏规则”办。比如“中文招牌”问题,新生代华裔并没有跟抗议者正面交锋,而是始终坚持“商业场合是私人场合、应由市场规律调节”和“强制在非官方场合使用官方语言文字违宪、不符合多元文化原则”两条在加拿大任何人都不敢非议的“大道理”。至于列治文公寓事件,则始终不紧不慢地强调“业主委员会是民间自治机构”和“一人一票原则”——你总不能说“多数服从少数”,或者“不合我意就一直选到合我意为止”吧? 事实上,诸如“公寓业主用语问题”、“中文招牌问题”等,很大程度上是个别人的情绪宣泄,其代表性并不强。据笔者观察,在列治文大多数非华裔和华裔相处是很融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