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鹰峰:也谈素质和教育 |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
作者:凌鹰峰 |
2015-11-04 23:01 |
昨天,看到大学同学推荐一篇关于谈素质和教育的文章,虽然离开体制内教育已十多年,但依然断不了与教育的藕丝,所以既然说到教育,我也凑上两句。 中国向以应试教育声名天下,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人素质却每况愈下,以为根子在教育,于是若干年前,有人提出了学校教育应以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一时应试教育被搞得灰头土脸,似无容身之地。真是应试教育的错吗?其实让我们作深入的了解,这几年所谓的以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实际状况并不乐观,反倒是愈加强化了应试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一些政策制定者和从事教育的人未能搞清楚什么是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完全对立起来,未能认识到这两种教育其实是互为依存互为因果的教育方式。教育是人终其一生的大事,而素质教育尤其如此,由于应试教育不可能为学生提供太多的精神养料,更多时候是我们自己从学校之外的社会去汲取人生所需的思想伦理精神道德的滋养,所以不应一看国人素质低下,就把它归因于应试教育,须知很多应试教育中的知识是提高我们人文文化和道德素质的前提。比如西方哲学、伦理学、自然科学、艺术等,苏格拉底、莎士比亚、歌徳、托尓斯泰等,伟大圣哲们的思想人品都能从应试教育中获得,进而让学生得到更多的人文熏陶。只是由于目前的应试教育提供了太多无用的知识和题海训练,过早浇灭了一颗本应仰望天空,驰骋思想天地的心灵。我看过美国高中语文的若干文篇,就觉得我们和他们的差距,那种缜密的学院派逻辑分析和承继古希腊文化中长于思辩的训练模式是我们所没有的。 为什么国人会如此诟病应试教育并把它与国人素质联系在一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导致资源分布不均衡,形成地区差距,即使同一地区,由于资源配置,师资布局欠合理,也形成重点与非重点的区别,加上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平等和公正性把握不当等。二,作为从事一线教育的校长和老师,在具体指导和教学工作中沒能以学生为主体,去更多的关心、了解、理解他们,在帮助他们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操,关怀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不是一味追求升学率。三,教育有其基本规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试教育也不例外,从它的教材编写,命题选择和解答,老师备课写教案,教授时的引导和点拨等都是一项具体而复杂的工程,真不是一句话想否定就能否定的,重要的是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予以解决。四,权力金钱瓜分优质教育资源,权力金钱可以让智力一般的学生挤占众多寒门而学业岀色的学子,以少数人的利益侵夺本就不多的优质资源,令大多数人失去希望和梦想。真正的现代国家,民是根本,当一个国家和社会让大多数人失去了梦想和追求,那么这个国家和社会是没有希望的。几年前,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迈克·桑德尔的《公正》课风靡全球,他曾举例说到一个美国白人学生一个拉美裔黑人学生在同样入学条件下,哈佛录取了那个黑人学生,因为在美国相同的条件下,白人在各个领域都享有更多的竞争优势,在社会上也就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这样的教育理念看似也有欠公正,但如此的选择恰好证明了美国以均衡优质教育资源来覆盖社会的大多数,让更多的人看到希望,去实现梦想,并最终回馈社会。这是国家整体性繁荣和强大的标志之一。综上所说的原因,虽只是学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但不管怎么说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未能承担起育人的重任,这确实是不容否定的事实。 我们说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作为父母,孩子人生的第一老师,言传身教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从某种程度上说,父母的作用要远大于学校的老师,婴幼儿的成长期是孩子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记得1987年,全球70多位诺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当时有记者问一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出乎意料的是,这位教授答道:“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不要拿,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朴实的语言,让人深思。虽然这位教授说的是幼儿园,其实从根本上说也更应该是做父母的最重要的责任担当。我们常说教育从小抓起,事实上更应该从每一个人自身做起,尤其作为人父人母要言传身教,给孩子做出榜样。生活中,我经常看到一些带孩子的父母违章闯红灯,有时倒是孩子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大人,但最后终也无奈地被父母硬拽着危险过了马路,还有孩子乱扔杂物,在公共场所嬉戏打闹,一旁的父母也不加制止等,在今天的社会这些现象真是普遍存在。 80多年前,鲁迅先生曾在《随感录二十五》一文中写道:“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的在街上转,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转得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会上转,同他们的父亲一样,或者还不如。……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的确振聋发聩,让人警醒。当然今天做父母的也不会不管孩子的好不好,不管他才不才,仍是希望他“好”而“才”,然而问题是多注重了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了思想道德的引导和教育,并且理所应当的把这个责任推到了学校和老师的身上,这的确是我们做父母的在孩子教育上的重大误区和严重失责。这里我想补充一点,上面说的虽然针对的是父母,但从社会层面上说,我们的许多知识分子尤其教育者理应成为社会的楷模,然而遗憾的是许多公知一面是愤世嫉俗的抨击社会流弊,一面却是出口成“脏”的谩骂和威吓,全然一付对人马列主义、于己自由之主义的嘴脸,实难令人起敬。 说到中国人的素质,我们往往可以很轻易地归结为教育的原因,那为什么今天的教育比过去更好,受教育的人更多,反倒是人的素质更低下了呢?其实很多方面与中国人固有的习性思维有关。曾于1872年到天津传教的美国公理会教士阿瑟·史密斯(中文名明恩溥)在中国布道,做慈善,搞教育近50年,回国后根据他对中国社会的观察,写作出版了轰动一时的《典型的中国人》(或名《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书中详细描述了中国社会和中国民众的生活,对中国人的性格、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作了生动展现,比如中国人的“死要面子”、墨守成规、遇事“冷漠,无动于衷”、做事不认真模糊不清、不兑现承诺、而且“会凭空捏造各种似乎合理的借口推脱”等,所有这些特点,时过百多年的今天,中国人几乎无根本性改变,当然他仅作具体描述,至于造成中国人如此性格的原因未作探讨。所以我认为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所有民族中具有最复杂心理、最善变性格和最难以理解的民族。西方人难了解中国人,我亦有同感。 当下中国人在很多方面确不如人意,许多言行既让同胞难堪,又令外人困惑,其形象实与所谓崛起大国不相映衬。我想要改变中国人的这种状态和面貌,最根本的途径是除学院式教育外,更应多读书,多了解中外人文历史文化,以谦虚坦诚的心态学习继承并吸收一切文化遗产,努力提高自身文化和修养,从而重塑中国人的新形象。 最后我想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马约尔和美国已故总统肯尼迪的话作为我的结束语:“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了什么样的子孙后代。”“不要问国家给了你什么,而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