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对话 中国面对美日“围剿” |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
作者:世界日报 |
2015-05-30 22:25 |
被称为“亚洲安全会议”的“香格里拉对话”29日在新加坡开幕。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和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等近30个国家的国防部长和高级官员出席会议;中国则循例不派国防部长与会,由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孙建国率团出席。尽管三天会议的重点在讨论反恐及缅甸船民议题,但南海主权争端势将成争论焦点,美国正发动与中国有主权争议的东协(ASEAN)国家“围剿”中国,中国也作好准备反击。 今年香格里拉会议,是美、中军方因南海主权争议言辞交锋后首次面对面较量。去年香格里拉会议上,出席会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曾针对领土纠纷,发表主旨演讲,被中国媒体认为与美国前防长海格“一唱一和”向中国挑衅,中方出席人员也当场作了强硬反驳。 今年香格里拉对话前,因中国在南海大规模填海造岛,美国派侦察机监视而导致南海形势空前紧张。卡特启程前在夏威夷向中国发出强烈警告,宣称不同意“中国建设的岛屿12海里以内为中国领海”的观点,要求中国立即并永远停止造岛行动,以此作为他亚洲之行的“起身炮”,似乎设定了本次香格里拉对话的话题。美国官员29日还披露,中国已在争议岛礁上部署火炮,令南海情势更紧张。 在南海并没有主权主张的美国,之所以从后台直接冲向第一线,与中国对杠,是因原本指望可牵制中国的东协多数国家不够给力。尽管多国对中国咄咄逼人姿态不满,但东协内部却立场不一,许多国家不愿得罪北京;而菲律宾、越南尽管可充“马前卒”,毕竟力量有限,难堪大用,以致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推动数年,并未收到立竿见影成效。 美国在今年香格里拉对话会前,将美、中之间的紧张升高,既可试探中国的耐力、底线,也在制造国际舆论,造成中国妨碍自由航行权的印象,并让亚洲盟友看到美国做亚太地区安全利益捍卫者的决心,藉此推动亚洲伙伴国家采取更多积极行动。 同时,美国也在重新调整亚太防务战略,不仅明确“为谁做”(doing for),更要明确“与谁做”(doing with),增强美国与亚太盟友利益的关联性,否则美国更孤掌难鸣。因此,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日、澳、菲、越等国组成的联合阵线,对中国“围攻”在所难免,只是力度强弱的差别。 中国对此心知肚明,也为对话会作两手准备。软的一手是在会前压低姿态。由于中国外交向来擅长“单挑”,不善“群斗”,面对美日围攻,官方新华社以调侃口吻呼吁香格里拉对话多为亚洲安全“防暑降温”;军方“解放军报”则呼吁各国“多些平等对话,少些恶意攻击”,外交部发言人谈话内容也明显趋软。 硬的一手则是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孙建国29日起密集与越南副防长、纽西兰防长、斯里兰卡防长等七国官员密集对话,介绍中国国家战略与南海主张。如此大范围会见各国军方代表,包括日前公布中国国防白皮书增加内容,目的都在提升中国军事战略透明性,减少各国焦虑感,正面迎战美日等国发难。 美中近期在南海对峙,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政策的新步骤之一,也是两国在亚太博弈的缩影。美国计画到2020年把六成海军力量部署亚太地区,使日后美中在南海由对峙转为冲突的可能性,更难完全排除。事实上,美国国务卿柯瑞本月访北京时呼吁中国采取降低紧张局势做法,是“先礼后兵”,稍后美国军方便采取针对性介入行动。北京显然低估柯瑞提出警告的严重性。 面对美国升高紧张态势,中国有人提出,美国对中国崛起的立场已发生质变,从“防”转为“抗”,预示白宫将全面调整对华总体政策,因此中共高层宜适时评估美中在南海对峙的后果,不应局限于南海弹丸之地,而应立足于“亚太再平衡”这一世纪大战略,调整对美政策,避免与美国擦枪走火,直接发生冲突,成为全球矛盾的焦点。 因为一旦南海冲突爆发,北京就不能避免陷入以强敌为中坚的多国集团在南海结网以待、请君入瓮的尴尬局面。今后数十年内,中国恐与南海绝缘,中国梦就此梦碎。 中国与美国一样,都面临国内民族主义的压力,在美日带动和影响亚太国家联手挑战时,绝不能退缩,只能以牙还牙。卡特与孙建国30日在对话会如何过招,必然精采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