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安会”意外解冻 中日对抗趋缓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作者:世界日报   
2015-04-25 02:53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2日终于在印尼雅加达亚非峰会后“坐下来”,交谈30多分钟。此举远超出日方预期,也让大陆观察者跌破眼镜。此前日方多次公开“求见”,但中方一直摆出不搭不理姿态。这次会面前,媒体还传出两人只可能“站着谈”,不料“习安会”不仅实现,习近平始终面带笑容,气氛看来不错。中日峰会解冻三年来的紧张关系,但要步入坦途尚言之过早,只能说关系回暖改善。

外界事前普遍不看好“习安会”,是基于以下判断:一,即将公布的“美日新防卫指针”,目标都指向中国,尤其日本自卫队将“受邀”,参与美国在南海巡逻;二,历史问题上,安倍一直拒绝中方要求,再为二战侵略道歉,甚至公开表示不愿继承“村山谈话”使用的“殖民统治与侵略”等关键词;三,日方对中国主导的亚投行(AIIB)颇多微词,不愿立即加入。这些背景显示双方互信不足,相见不如不见。

但峰回路转的关键,在“习安会”前一天,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21日在东京与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斋木昭隆低调会晤。两人对会谈内容讳莫如深,但事后日本媒体披露,日方把安倍22日上午即将在万隆纪念会议的演讲稿,提前交中方,让中方了解安倍对历史问题的态度。虽然安倍讲词未符中韩期待,未就侵略罪行道歉,只表示“日方深刻反省”,但代表日方也放低姿态,表达善意,让中方感觉受用,成敲定习安会“由站改坐”的临门一脚。

这次会晤扣去翻译占用时间,两人真正谈话仅十余分钟,却取得几项共识。包括:双方都认为,自去年11月“习安会”后,两国关系有明显改善;双方同意不搞对抗对立,尽快启动“海上紧急联络机制”,并展开防务对话;历史问题上,安倍积极回应习近平要求,承诺遵循“村山谈话”和“小泉谈话”立场,软化后的表述超出他当天上午的公开发言,可解读为对中方的单独承诺;中方希望日本加入亚投行,日方也回应将积极研究,并保持与中国协商沟通。

两人会谈并未具体触及钓鱼岛领土争端,主因是歧见太大,谁也没有打破现状的能力。但钓岛从过去的日本独管,发展到现在“中日共管,维持现状”,双方都派公务船巡逻,争而不破,中国算取得阶段性胜利,这种“新常态”,也是暂时搁置争议的好时机。

会晤中,中日关系面临的急迫问题都谈了,双方态度都向前看。因为从国际观感或内政上,习近平与安倍都有不得不坐下来谈的压力。安倍即将在本周末访美国,在国会联席会演讲,能改善与北京的关系,加上华府行程,有助提高安倍的国内声望;而美国不乏对安倍利用美国“亚太再平衡”,藉钓岛问题向美国索取通往“正常国家的钥匙”不以为然,安倍寻求与中国缓和关系,也可向美国显示他不是“麻烦制造者”。

习近平也顾虑到众多亚投行创始成员国,对中日关系紧张的关切,通过改善中日关系,演绎两国和谐气氛,可显示中国是宽容的大国。北京近年与日本打交道,似渐体认依靠刻意“摆脸色”来展示强硬姿态,效果不彰,反而透过交流更能达成外交目标。

这次“习安会”,中方改变过去处理中日关系的被动态度,从接招变出招,并掌控中日关系的诱导权和主导权。这一策略性转移,与习近平放弃邓小平“韬光养晦”、“绝不当头”等外交方针,提出“一带一路”和成立亚投行等全球布局的战略决策一脉相承。可以预期,今后在中日关系上,中国可能继续出招,让日本跟着中国的思路走。

但寄望中日关系从此步入新阶段,恐亦太乐观。主因在双方歧异太大,变数太多。譬如今秋中国将举行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阅兵,剑指日本意味浓厚;日本也将以海上阅兵式“回敬”。安倍续推动修“和平宪法”,扩大自卫权解释;与美国军事同盟扩大至全球范围,放宽武器出口、扩大日本国际角色。“习安会”次日,三位日本阁员即参拜靖国神社,可见中日关系多复杂多变,不是一次高层晤谈即可化解。

安倍藉先后会晤习近平、欧巴马,想赢得日本仍是“大国”的印象与个人政绩;习近平也演绎亚洲新强国的领袖风度,双方各取所需。中日关系要平顺,还需更多灌溉和努力,美国更是最关键的因素。

scroll back to top
 

相关文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