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游走美中日之间 北京难笃定 |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
作者:世界日报 |
2015-01-27 21:45 |
26日是印度“共和国日”,庆祝66周年国庆,既不逢五,也不逢十,却引来美、中两个超强争相祝贺。欧巴马总统和夫人米雪儿应邀赴新德里出席观礼,并参与阅兵仪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总理李克强则分别致贺电,希望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中国尽管与印度有领土争端和全球性经济利益竞争,却不能在美国与印度大演“团结秀”时缺席;美、印关系一再走近已引起中国警惕防范。 欧巴马25日抵达印度当天,美、印就签署关于亚太和印度洋区域的联合战略框架,同意在航空母舰和战机引擎技术上合作,共同制造小型无人侦察机。正如印度《经济时报》所说,“这一行动不可能不引起北京重视”。“战略框架”重申去年10月印度总理莫迪访美时,与美国签署的联合声明内容,指“相关国家必须保证航行和空中飞越的自由,尤其是在南海”,剑指中国意味明显。事实上,美、印都是南海区域外的大国,两国一再在南海问题上置喙,并签署文件表达共同立场,与去年印度加入美、日在东海的军演一样,都是中国所忌惮不愿见的。 美、印声明还不忘提及,前不久斯里兰卡政府更迭,“非亲中”政府上台,对美、印新战略框架是一个有利因素。联合声明提及斯里兰卡,无疑刻意踩北京的痛脚,因为中国与印度争夺对斯里兰卡的影响力失利,被外界解读为北京近年外交一大挫败。印度在斯里兰卡与中国竞争,还致力促进与中国不睦的日本、越南的关系,无怪乎美国亚太助理国务卿罗素说:“我们开始把印度当成区域守护者。”无论印度是否心甘情愿,美国在寻求让印度成为制衡中国崛起的重要战略棋子。 美、印两国热络亲近,中国难掩饰内心忧虑。民粹色彩强烈的印度总理莫迪去年5月上任以来,推动强势外交“东望行动”(Act East),处处想抗衡中国。中国为减弱美国“亚洲再平衡”对中国的冲击,一直设法维系与周边国家的稳定关系,包括对印度一定程度的忍让。但由于中、印领土争端难以调和,两国经济竞争又无可避免,莫迪上台后,“龙象之争”似已成两国关系的主旋律。 中国为促进与印度关系,曾在莫迪当选后,与印度新政府谈妥去年8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印度,但印度为讨好日本,却安排莫迪先访日本,推迟习近平访印。中国隐忍不发,最后还是迁就印方安排,习近平延至9月才访印度,作为习主席出访四国的压轴戏,给足了莫迪面子。 精于算计的莫迪政府,利用各国竞相争取印度的时机,游走于美、中、日之间,想谋求自身最大利益。中国的确需稳住印度,让印度不致快速倒向美、日怀抱;另一方面,北京也须把握好分寸,让两国关系即使好不起来,也不要坏下去。中国也不想被印度牵着鼻子走,被人予取予求。中国对巴基斯坦不遗余力支持,至少让印度明白中国并非无牌可打,印度若一味倒向美、日,也将付出代价。 在中国看来,美印要像美日、美菲结盟,还不致成现实。这是因美、印之间仍有不少心结障碍。此次欧巴马虽给予莫迪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的承诺,打破双方多年无法落实民用核能协定的僵局,但温室气体排放虽有进展,莫迪却拒绝像中国一样作出减排放承诺。此外,印度至今未支持美国对伊朗的禁运,对美国积极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也冷眼旁观,都反映美国拉拢莫迪,并非无往不利。 印度不只想从美、日找资金和技术,对中国、俄国的投资也非常乐见,中国2007年就超过美国,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印度沿袭其“不结盟”传统,希望在外交和经贸上左右逢源,不一面倒,继续游走于大国之间。 相对于美国高达18兆美元、中国也达10兆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不以平价购买力计算),印度是仅有2兆美元的经济体。美国虽乐见印度与中国平起平坐的企图,但印度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因印度经济和军事实力与中国不在同一位阶,差距还不小,也不急于与中国摊牌,使莫迪基本战略,仍是“脚踏多条船”,在美、中、日之间游走,美、中也不紧逼印度选边站。看来南亚的国际博弈,好戏必然不断上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