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姚贝娜和张万年对立起来 不是个好选择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作者:国际在线   
2015-01-20 01:47

近两天,有人把歌手姚贝娜和老将军张万年这两位逝者拉到一块儿说事,说“战功赫赫的原军委主席张万年逝世了无人问津,一个内地二线的女歌手死了,却轰炸了我一天的朋友圈!打一辈子仗还不如去唱了首歌……这个社会已经畸形到这种地步!悲哀!”同时,据说军方也有一些朋友对上述情况感到很愤怒。然后,网上出现了形式多样的论争。

  争论双方的文章我都看了一些,不谦虚地说,就我看到听到的信息来看,我觉得正方和反方都没说到点儿上。所以我就有了冲动也想来说几句。

  为什么说这个现象很正常

  有人说这两件事没有可比性,想以此来反驳那种把这两件事拉到一块儿来对比的观点。我觉得这是徒劳的,也是没有说服力的。人家已经在把这两件事作强力对比了,你还说没可比性,这也太虚弱了吧,广大不明真相的群众自然就会觉得你没理。你必须顺着他的路子,好好比,跟他讲道理,然后也许群众还能在对比中对事情的是非曲直辨明一二。

  我对这件事的观点很鲜明:姚贝娜去世引起的社会关注度高于张万年逝世,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能由此就得出“这个社会很畸形”的判断。

  为什么我这样认为?我的理由有两个。

  首先,同样是去世,“属性”不一样

  姚贝娜去世时多少岁?媒体报道说是33岁。

  张万年老将军去世时多少岁?官方报道说是87岁。

  我们当然希望老将军能够长寿再长寿,但按照一般观念,说87岁逝世是“善终”,这应该可以得到绝大多数人认可吧?但33岁因病去世,无疑属于典型的“英年早逝”。

  一边是 “英年早逝”,一边是 “善终”。暂且抛开别的因素不谈,这两种不同属性的“去世”,哪个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呢?前者的受关注度高于后者,这应该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吧?能因此就说这个社会“畸形”了吗?

  试想一下,假如刚刚去世的姚贝娜是一位87岁的老歌手,人们对她去世的关注度应该不会像现在这么高吧?

  其次,社会状态决定社会关注度

  这里所说的“社会状态”是就“和平状态”还是“战争状态”而言的。

  在每个社会里,不同职业的人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不同的社会状态下,各个职业所发挥的作用的重要程度可能是有变化的。

  单就歌手和军人这两个职业而言,在和平年代和战争年代,它们各自发挥的作用、扮演的角色,会是不同的。一个歌手与人民生活的关联度,在和平年代应该是高于在战争年代的;同样,一个军人与人民生活的关联度,在战争年代应该是高于和平年代的。我想,我这里说出的,应该是一种正常现象,而不必要被扣上“轻视军人在和平年代的作用”或者“过河拆桥”的帽子。

  那么,在我们现在这个和平年代,是歌手离老百姓的生活更近还是军人离老百姓的生活更近呢?答案应该是很清楚的。然后,人们更愿意关注与自己的生活关联度更高的人和事,这个规律,大概也不会有人不认同吧?

  作为一名资深“军迷”,我对张万年老将军的履历和战功有一些了解,心中很是崇敬。而作为一个对综艺节目没有兴趣的人,笔者没有看过姚贝娜参与的任何节目,但作为媒体人,我知道她是个人气很旺的歌手,而且,这几年一直热度不减。为了烘托张万年老将军的作用和地位,造成强烈的反差效果,某篇文章故意把姚贝娜说成是“二线歌手”,这个作法我认为是不好的,因为这既不符合事实,更容易制造无谓的社会矛盾,何必呢?有事说事,有理说理,不好吗?

  我想,对姚贝娜那些粉丝来说,或者对那些称不上粉丝、但知道她是个优秀歌手的人来说,近几年一直处于综艺前沿的她突然离世,可能就好像一个昨天刚刚来过你家的朋友今天突然就去世了,你的关注度自然会比较高,唏嘘、感叹、痛惜,这些都免不了。我想,这种关注和表达,即使划不到 “正能量”的圈里,但起码也说不上是“负能量”吧?有理由非要加以贬斥吗?

  张万年老将军功勋卓著,但他的逝世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离得毕竟有点远。老百姓对姚贝娜的感觉可能是“亲切”,对张万年老将军,那感觉可能就是“崇敬”。虽然看似老百姓有点“慢待”老将军,但我觉得,在这件事上,没必要上纲上线地对老百姓作那种带有政治色彩的苛责吧?

  另外,我们依然可以作一个假设。最近,在南海或东海,为了保卫我国神圣的海域或岛礁,我军一位年仅33岁的高级军官在率领部队与敌方激烈对战的过程中英勇牺牲。我想,假如这样的事真地发生,广大人民对此的关注度大概不会低于这次对姚贝娜去世的关注度吧?

  说完了我的两点理由,觉得还有些与这个话题有关的话想表达。

  一点提醒:爱国的同时 冷静、理性很重要

  虽然我不赞成通过对比姚、张两位逝世引起的社会反应来指责社会畸形的这种作法,但我对相关文章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还是赞赏的。作为一个自认为爱国程度不低的人,我在这里想提醒的是:爱国当然可贵,但分析事情一定要冷静、理性,这样才可能更接近事情的真相。同时,把张万年的军委副主席的职务写成军委主席,这样的失误还是尽量不要发生为好。

  一声责问:干嘛这样拉仇恨?

  我要表达一点对那些对姚贝娜使用了不恭言辞的人的不满。前面说了,笔者是一个媒体人,每天盯着各家网站看的时间那可是真不少。自从姚贝娜出了名,我没发现网上有以她为主角的负面新闻。不但没有负面新闻,临终,她还捐献了眼角膜。在她去世的第二天,她的眼角膜就已经移植到了一位四川凉山小伙儿的眼睛上。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国家,愿意捐献遗体或器官的人那是很少的。这是多么正能量的事啊!写这篇文章之前,笔者看了一组角膜运送并移植的图片,若干滴眼泪因感动而落下。然后,我想到这两天有的人在对比她和张老将军去世引起的不同社会反响时竟然使用了“戏子”一词来称呼她!我本来想甩出一句骂人话的,想想,还是尽量平和地问这个人一声吧:你于心何安啊?

   一点建议:试着像林大林那样看问题

  最后,我还想对那些表示愤怒的军方朋友说几句话。

  其实我想说的不是我自己这会儿制造出来的话,而是一位军人的话,这位军人是很多年前一部电视剧里的角色。这部电视剧名叫《凯旋在子夜》,讲的是上世纪80年代对越自卫还击战的事。

  一位曾在前线浴血奋战、名叫林小林的军人,有次回北京,看到城市的生活场景,感到非常愤怒。于是,他对另一个军人,好像是他哥林大林吧,说,我们当兵的在前线出生入死,没想到后方的人成天在歌舞升平!

  然后他哥跟他说,你想想,我们军人的使命是什么?我们在前方出生入死,难道不就是为了后方的人能够安心地歌舞升平吗?我们看到他们能够歌舞升平,我们应该高兴才是啊!(大意啊)。

  这番话,当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于今天还记得。

  军方朋友对张老将军去世的事受网民冷落的情况感到很愤怒,这一点不难理解,不过,这些朋友是不是也可以试着像林大林那样看待这个事情呢?

  而且,其实,这些天我注意到,很多网站对张老将军的逝世和他的战功都是作了不少报道的。

 

weibo365     weixin365

 

scrol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