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挺进帝国坟场阿富汗 取代美国? |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
作者:世界日报 |
2015-01-17 00:45 |
美军战斗部队去年底完成自阿富汗撤军。“纽约时报”报导,中国已插手协调阿富汗情势,希望充当巴基斯坦、阿富汗和神学士(塔利班)之间的调停人。在苏联、美国先后介入阿富汗铩羽而归后,中国也“挺进”阿富汗,取代美国部分角色其策略具内外多重用意。如果成功,中国在全球地位可望再提升;反之,将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是习近平主政后大胆的外交尝试,发展值得密切关注。 据报导,去年底,两位神学士官员和巴基斯坦官员同赴北京,商讨交战各方如何展开和平进程;中国阿富汗特使孙玉玺也曾前往巴基斯坦白夏瓦,与神学士代表晤谈。但后一消息未获北京证实。在前苏联、美国两个超级霸权相继对阿富汗发动战争,灰头土脸撤军后,中国以不同手段介入,截然不同的尝试,走与西方不同的道路,背后有复杂的考量。 阿富汗被形容为“帝国坟场”,主因在1830年代、1878年和1919年,大英帝国与沙皇帝俄曾在此争夺势力,多场战争都因阿富汗崎岖地形和顽强抵抗,多次战役让英国数千至数万名军队全军覆没,无一生还。1919年英国撤军,阿富汗获独立国家地位。而1970年代,苏联控制阿富汗;1979年12月,为防失去阿富汗,苏联派8万大军入侵,打死阿国领导人,全面占领大城和要道。但阿富汗在美国暗助下以游击战反抗,历时十年的战争,苏联驻军十余万,阵亡达1.5万,耗资200亿美元,最后无功撤军。英、俄帝国随后都崩溃,丧失全球影响力,“帝国坟场”之说由此而来。 美国2001年10月7日发起阿富汗反恐战争,美军领导的北约部队在阿国12年战斗,阵亡逾3000人,美国开支逾5000亿美元,但清除神学士恐怖势力并未竟全功,同样无法突破阿富汗的天堑和国情。如今中国藉和平倡议,介入交战各方协调和平,成败也在未定之天。 北京这样做有风险,却不得不做,理由有几方面:一,自身的反恐需要:阿富汗、巴基斯坦都与中国新疆接壤,新疆维吾尔族动乱,北京须防外来恐怖势力渗透,扼制疆独成治理西部的重大挑战。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藏匿的武装力量,与“疆独”有连系,维吾尔族一些暴力攻击,执行者曾在巴基斯坦山区部落接受训练。 中国与巴基斯坦关系深厚;阿富汗也乐见崛起的中国邻居协助摆平一些内政问题,包括中国的投资。北京介入与神学士协商,强调“阿人治阿”“政治和解”,希望藉此建立互信,既能与美国分庭抗礼,也保障新疆乱源不扩大,可谓釜底抽薪,一举数得。 二,经济目的:习近平主导“中亚丝绸之路经济带”,建铁路、公路、油气管都途经中亚;阿富汗矿产丰富,中国已在阿富汗投资数十亿美元开发铜矿、油田,准备靠修建铁路运回中国。纽时报导,中国官员明确承诺,不派部队进阿富汗。阿富汗政府和神学士如都加入和平进程,中国对阿、巴投资将再增加,经济诱因对中国有利,但阿、巴和神学士何尝不希望发展经济。北京藉“软实力”介入邻国变局,也保护向中亚扩张的“丝绸之路”策略顺利运行。 三,外交和政治目标:美国去年底完成自阿富汗撤军,但保留万名驻军和基地;中国担心西南邻国动荡,开启对话平台,角色将有如北韩“六方会谈”,将来可能纳入美国。美国目前也欢迎中国介入,影响阿、巴政府终止暗助神学士。中国的外交转型对提升本身地位,对西南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增加,意义都很重大。 中国未曾军事介入阿富汗,立场易被认可,在此关键时刻介入阿富汗,也是负更多大国责任,但也可能被解读为有意取代美国地位。这些努力最后能否有收获,关键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和神学士三方的态度。如能突破,中国将成英、苏、美各“帝国”相继挫败后的新例,既达到互利合作,也促成中亚和平。 现在多方协商似有良好开端,美国表面乐见其成,也阻挡不了,但北京在拿捏之间,不能让美国感觉战略利益受损,否则情势就会生变。而阿富汗人如何看待中国开发其矿产、石油,不视为“外力掠夺”,就要看北京运用灵活手腕。中国正在扮演前所未有的外交角色,也在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作另类诠释。我们拭目以待大国博弈和小国配合的成败和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