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是“中国世纪元年” 为时过早 |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
作者:世界日报 |
2015-01-01 19:04 |
转眼间,进入2015年。过去一年,许多时事观察者看来,全世界最具象征意义的大事,莫过于据世界银行“购买力平价”估算,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史提格里兹在“浮华世界”(Vanity Fair)杂志发文断言,2015为“中国世纪元年”,从此世界向“美国世纪”告别。这样论断固然能搏眼球,但不免失之草率和武断,或许也难以经得起时间和事实检验。 诚然,中国长达36年改革开放后,国内生产毛额(GDP)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速,经济总量先后超过英国、德国和日本,甚至可能在2014年已超过美国。中国出口额、贸易额、制造业、外汇存底各方面都是世界第一,也是美国最大“债主”。但断言2015年起,中国会重新成为200多年前世界最强盛国家,主导国际秩序,为时过早。中国人民大学“美国通”金灿荣教授就直言:“现在的中国不过是‘1872年的美国’,当年美国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第一次超越英国,而世界进入‘美国世纪’要到‘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期间经历数十年。因此,中国世纪元年还远远没有到来。” 中国老百姓对“中国世纪”开始之说也无感。官方“新华国际”针对6.5万人民调显示,53%不认同2015年进入中国世纪元年之说,96%民众认为中国与美国老百姓生活还存在差距。中共高层也未被“中国世纪”说法冲昏头,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日前在芝加哥中美商业论坛表示,中美是全球经济伙伴,但引领世界的是美国。虽然中国经济总量已是全世界第二大,但只有美国的55%,人均GDP只有美国的八分之一。中国没有想法、也没有能力挑战美国地位。 中国官方和民间对“中国世纪”的桂冠敬谢不敏,是因“中国世纪”不能单凭GDP总量决定,而须取决于中国综合国力是否超过美国。实际上目前不仅从人均GDP看,中国和美国相差甚远;从GDP质量看,中国要达到欧美国家水平,还得几十年努力。美国GDP增长更多依靠新技术、新产品、新制造等方式,而中国GDP更多是由传统产业和产品及房地产泡沫组成。 当前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至少还有50年以上差距。尤其中国仍有一半以上农村人口,处于收入低、消费力低、生活水平刚超过温饱。中国要取得与美国比肩的大国地位,还有许多事要做。美国仍是世界综合国力最强国家,拥有最大的经济规模、最强军事力量、最多盟友、有被广泛接受的美元体系、仍然保持着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以及娴熟的世界治理能力和丰富经验,都不是中国可轻而易举“山寨”达成的。 2015年无论对美国、对中国,都是关键的一年。美国经济承继2014年动能,有望在2015年继续提速,出现金融危机和“大衰退”后的最快增长。去年第三季,美国GDP增速折合年率已达5%,为2003年以来最快的季度增速。尽管这一增速还不如中国,但由于经济规模大,势将对全球经济形成强有力动能。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和IHS Global Insight经济学家预计,在美国带动下,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14年的2.5%提升至约3%。 相比之下,中国经济经历数十年高速增长后,正大幅放缓。今年中国在适应习近平所说的增速放缓“新常态”时,将经历艰难调整,GDP可能大幅下降。由于美国经济增速后必然在2015年加息,从而吸引更多投资回流,推升美元价值,可能造成人民币贬值,对处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的中国,也构成严峻考验。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与全球任何一个经济体不同的是,它完全靠高投资、高负债发展起来。许多专家警告,中国的地方债务、民间债务、房价下跌、企业破产倒闭,可能在2015年进入集中爆发阶段,并拖垮金融机构。同时不良资产大量增加的困扰也会明朗化,影响社会稳定,将是习近平政府不可承受之重。 习近平去年公布雄心勃勃的改革议程后,许多人都预期他将实施根本性改革,但去年他并未如此做。今年习近平执政进入第三个年头,国内要求他在2015年,即赶在下届权力交接的权力博弈展开之前,展示结构性改革计画取得进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此种种,千头万绪,能不顾此失彼,已属不易,相信中共高层也无暇去争“中国世纪”的虚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