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上路 人民币国际化打强心针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作者:世界日报   
2014-10-17 23:09

香港“占中”纷争还未了,但各方瞩目的“沪港通”(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本月下旬(27日)即将上路,这是中国金融跨向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值得各方重视;除了上海和香港双方可互购股票产生的便利与经济效益外,它连带产生的其他效益和冲击,更值得仔细推敲,才能充分理解其对中国的价值。

“沪港通”是指上海和香港两地的投资者,可透过当地证券或经纪商,买卖对方在限定范围内的上市股票,也就是沪、港股市之间的一种互联机制。这个概念其实已存在一段时间,早在2007年中国就在规划“港股直通”,但因争议颇大而告流产。2009年中国国务院19号文件再度宣示,将在适当时机推出国际板,引进跨国公司股票做为交易对象。今年4月,中国和香港两地证券监理机构终于联合宣布,将在六个月内推出“沪港通”试点办法,“沪港通”终于正式成形、站上了台面。

其后,中国证监会在6月公布“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若干规定”;上海证券交易所接续在9月下旬公布“沪港通试点办法”、“港股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指引”,沪港通已是箭在弦上。据中国证监会规画,沪港通的额度将为5500亿元人民币(香港可投资上海的额度则为3000亿元),参与“港股通”的个人投资者帐户余额,不得低于人民币50万元,需委托内地证券公司经由上海证交所设立的证券交易服务公司,向香港联合交易所申报,买卖规定范围内的港交所上市股票;反之,“沪股通”是指香港投资者可委托香港经纪商,经由香港联合交易所设立的政权交易服务公司,向上海证交所申报买卖规定范围内的上海证交所上市股票。

试点初期,沪股通的股票范围包括上海证交所的上证180指数、上证380指数的成分股,以及上海证交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港股通的范围则是港交所的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之成分股,以及同时在香港和上海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而为避免资金集中导向香港或上海,联合公告设定了沪、港每日的“买卖差异”,分别不得超过130亿和105亿元人民币,来保障人民币的流入及流出量可以平衡。而如果买卖出现异常的极端状况时,“沪港通”可即时暂停,来维持它的稳定。

“沪港通”将带来下列明显效果:首先,由于可买卖另一个巨大股市的主要股票,上海和香港股市将更活络;除了更多资金会流入这两个股市、扩大其规模外,其交易规模也会随之提高,在在都可强化上海和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其次,两个股市之间的交易,会让人民币交易量大幅提高,提高人民币作为国际交易货币的规模和地位,迅速由目前的第九大,窜升为国际间的第三大国际交易货币,仅次于美元和欧元,大大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其三,透过港币必须和人民币兑换来买卖沪股,人民币在香港流通的数量大增,强化香港成为离岸人民币的首要中心地位。

其四,两个股市密切往来之后,可促进上海股市的管理水准迅速提升,向现代化的股市管理迈进。而透过香港投资机构对上海陆股的分析研究,也可促进中国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更上轨道。

其五,两个股市透过相互买卖股票而逐步融合,将促使全球化的内涵更进一步,全球股市相互结合的风潮将迅速形成;而未来这些相互连结的股市会从过去的个别波动转变为集团波动,其相对稳定性会提高。

由于将产生吸金(投资于股市的资金移转到沪港)及吸股(在股市上市的股票转移到沪港上市)的排挤效益,“沪港通”推出已对邻近的股市造成极大压力。包括新加坡、日本和台北交易所都有因应方案。台湾证交所已和新加坡交易所签订股票交易连结意向书,预计“台星通”明年初即可上线交易;而所谓的“台日通”、“台伦通(台英通)”也在陆续洽谈中。以推出指数著名的富时集团(FTSE Group)已决定要推出“沪港通指数”,反映这些“沪港通”成分股票的整体表现。

我们乐见“沪港通”上路,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了一剂强心针,也为中、港和区域外的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服务,更乐见东亚的经济因而更为繁荣。

scrol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