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宋会“四不”说的潜台词 |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
作者:世界日报 |
2014-05-11 00:21 |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7日在北京会晤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抛出“四不”说法,是北京高层在台湾“太阳花学运”后,首次对两岸关系发表看法,也是中共对两岸新形势的画线与定调。 习近平的“四不”,是:“我们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针政策是不会改变的,对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举措也不会放弃的,我们对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努力真诚热情也不会动摇的,我们遏制台独分裂图谋坚定意志也不会动摇的。” 这段话虽未异于过去对台政策基调,但中共统战策略向来操作细腻,不同时间、不同对象,措词常有其复杂政治涵义。新华社次日以“指明方向,坚定信心”为题推学者专访分析稿,说明“四不”有对内稳定对台政策路线意味,中共也有信心对台政策不变;还有向台湾喊话作用,希望巩固泛蓝阵营步伐,不因学运而动摇。 体会习谈话真义,还得配合中共实际作为观察。学运期间叫停的大陆地方首长访台,最近陆续恢复,两会设置办事处谈判仍进行中。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证实,原定4月下旬举行的两岸货贸谈判已取消。台湾方面解释是改期,大陆则说推动后续协商态度未变。 变与不变之间,说明北京对马政府能否维持台湾稳定有一定焦虑,所以表达中共的自信不移,也透过“习宋会”平台,传达对新形势的总结。 这些话为何对宋楚瑜讲?习近平开场白说,“我们是初次见面,但并不陌生,我一直都关心你”,进而肯定2005年宋率亲民党人访大陆,起了“历史性转折的重要作用”。轻轻几句话,化解2012年宋执意参选总统,亲民党与北京几近破裂的冰点关系;中共也藉和台湾第三大党融冰,告诉台湾两大党,中共对台湾现在政情发展相当不满,更告诉马英九扩大与台湾各阶层沟通,中共还有许多选择与做法,不会让国民党独占垄断。 四不的“第一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针不变”,是胡锦涛主政以来既定方向,习是说给美国和台湾听,学运、反服贸、林义雄绝食等事态,还不致触及中共“反分裂国家法”非和平三条件的“红线”。习也理解两岸关系“不会一帆风顺,遇到一些困难在所难免,一些同胞还有一些疑虑”,所以将持续惠台利台政策。 接著「第二不、第三不”,“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举措不会放弃”、“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努力真诚热情也不会动摇”。软话说尽后,“软的更软,硬的更硬”两手策略出鞘,第四不是“遏制台独分裂图谋坚定意志也不会动摇”,亮出硬里子底线,说给民进党和掌控不住局面的马政府听。当在野势力藉反服贸、反核对公投门槛步步进逼时,北京理解其中的“分裂图谋”,警告台独势力千万不要误判情势,马政府也得善尽职责,守住公投门槛底线,不让两岸关系发展变调。 回应习近平的四不,宋楚瑜提“四个体谅”,体谅台湾意识、体谅两岸政治社会制度差异、体谅台湾人民经济自主的渴望、体谅台湾多元社会本质。企图以“台湾意识不等于台独”的论述,让北京理解台湾新世代思考,对学运“反中亲独”走向有新认识。 其实不必宋楚瑜说,北京心里有数。国台办前副主任郑立中、海协会副会长孙亚夫近年“深耕台湾中南部”,对民情掌握恐胜过台北许多政务官。习近平和政协主席俞正声都提到要更注意“三中”(中小企业、中下阶层、中南部)的心声需求,回应台湾对大陆只图利既得利益阶层的责难。习承诺未来“扩大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就是点明对“三中”未来施惠的诚意与方向。 习俞都提到两岸关系的未来寄托两岸青少年身上,“要多想些办法,多创造些条件,让他们多来往、多交流”。若不能从台湾年轻人角度,理解“台湾意识”与台独区别,未来两岸关系势必更艰难坎坷。 习近平“扬宋抑马”,未必能让亲民党谷底翻身,“警告”蓝绿两党意味浓厚,足让台北政坛再掀涟漪。而宋在习面前批评国民党施政不力,不免有“上京告御状”的讥讽,不利橘营年底选情,所以宋事后急于澄清。无论如何,两岸都注意到要抢网路新世代的心,才能真正固好两岸关系的本。张志军今年如能访台,何妨直接找学运青年对话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