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对台策略新高度 情先于理障碍未清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作者:世界新闻网   
2014-02-21 19:17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接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发表对台政策重要讲话,新华社公布谈话全文,“习四点”俨然是继“江八点”“胡六条”后的党内重要文件。习近平接受连战当面提“中华民国”未反驳,还强调了解台湾当家作主的“出头天”意识,并用“黑水沟”“讨生活”等庶民语言,显示习对台思维有新突破,有新的策略高度和更大善意。但总体言,北京对台“情先于理”,民族情感诉求大于法理实务,对接受中华民国只有暗示,迄无可行的法理论述,更遑论保证。如仅此于此,恐仍难争取台湾2300万人的多数认同而有大突破。

综观习近平论述,较特别之处有:一,肯定台湾当家作主意识,也就是理解台湾很多人忌惮两岸如统一,台湾的中华民国会变“地方政府”,无法再当家作主、中央至地方的一套政府行政体系势必推翻。习近平被公认属“知台派”,曾主政福建、浙江,与台商和台湾各路人士交往最多,熟悉台湾人概念和语言,体会胜过江泽民、胡锦涛,但知台未必等于亲台,能否软化对台政策,攸关未来两岸关系能否突破。

二,把“中国梦”涵括进台湾。习的中国梦是掌权以来的“招牌”。中国梦包含富国强兵、民族复兴、国家统一等,台湾虽无“台湾梦”的论述,但台湾梦例如自由、民主体制和人权,甚至包括独立自主等,基本和中国梦有潜在捍格。习强调“珍视台湾现行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暗示台湾统一后可保有现行民主体制和生活,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一脉相承的“一国两制”无异。归根结底,两岸如要“共同构筑、共同发展”未来,实现中国梦,恐须考量台湾多数人拒绝接受“一国两制”的现实,另起炉灶。如仅换个名称和论述,俞正声所称两岸“再突破期”就难以实现。

三,习近平谈话未再循中共传统,把台湾人当家作主意识和“台独”画上等号,是进步思维;理解连战提出的中华民国现状,是默认现实,再徐图突破,扩大包容。台湾本土族群普遍认为,400多年来台湾被荷兰人统治、清廷割让、日本殖民和国民党迁台等历史,始终臣服于外来政权,“台湾悲情”心结即指此。北京推动统一如遥指台湾成大陆的附属,绿营必然严拒反对;而随国民党迁台或支持蓝营群众则有中华民国自始是孙中山领导创立,103年来国祚从未中断,邦交承认是国际现实,中华民国仅有22国外交承认明显不足外,其余国家条件一样都不缺。如果中华民国最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而成“特别行政区”,自亦难接受。习近平说了解这些“解不开的心结”,算是把对了脉搏,但能否知症下药才是关键。

台湾在李登辉时代曾有国家统一委员会、国统纲领,寓意徐图渐进统一。但短短20年,中国大陆崛起强大了,岛内反而因政治操作或两岸隔阂,两岸心理距离反而拉远,认定统一尚非其时,背后真正原因是甚么,两岸都该深思找出症结,切忌乱投药引。

无可否认,习近平高规格接见认同“一中架构”的连战一行,在台湾已属相对较小的政治板块。连战当习近平面提中华民国,不再认定是政治禁忌或有失“礼貌”,是北京所称“甚么都可以谈”的应有之义。而大陆仍忌讳中华民国,有学者谓中华民国的意义如属“政府”就好谈,如属“国家”问题就较复杂,或许正是两岸“王张会”的“政府对政府”能实现的决策思路。但既然要“在一个中国框架内,两岸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就须面对中华民国这个“国家”,有行使治权及于台澎金马的事实和主权,它也是“一中”,无法面对中华民国问题,再感性的语言和情感诉求,最终都会徒劳。

较令人注意的是,北京虽不同意APEC场合习近平、马英九见面,但习向连战主动谈及习马会,似对不同时间、场合见面不排斥,予人想像空间。习近平强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是富深意的语汇,但需要用实际行动证明北京尊重中华民国的诚意,否则台湾民众对诉诸民族情感的甜蜜语言已听很多,渐有免疫力,徒有言词已难打动台湾民心。

scroll back to top
 

相关文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