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乃迪的最后迷恋 |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
作者:魏碧洲 来源:世界周刊 |
2013-11-18 00:30 |
甘乃迪遇刺至今刚好半世纪,没有官方正式活动,但民间纸媒电子媒体、电影公司和书商都染上甘乃迪热潮,光是相关甘乃迪的新书就有一百多本。“甘乃迪世家”有股神秘气氛围绕,有着美国皇家、好莱坞名流、上层社会的风采让平民百姓心中神往。加上这位年轻总统在任一千多天就遭刺杀,凶手奥斯华在两天后又被有黑社会背景的夜店老板公然枪杀,更增添遇刺的神秘性,阴谋论至今萦绕不去。 在同时,历史学家对甘乃迪总统的实质评价并不华丽,反而是“神话褪色”的严苛。高中教科书内有关甘乃迪总统评价不断修正,从历史“悲剧英雄”修到“缺点总统”。例如在1968年教科书中,甘乃迪是位力图改革却壮志未酬的悲剧英雄,想让美国重新成为一个年轻、不断追寻、进步的国家,以信心和希望面对未来。但到1980年代,认为“神话化了”甘乃迪,其实他只有“少数的立法成就”,是介于“二流与中等”的总统。 在甘乃迪遇刺时,他还没有任何足以传世的立法,他两项立法提案:减税刺激经济与民权法案,都躺在国会。美国在他手中开始深深介入越战,是动摇二次战后美国信心的开始。他的经济政策被称是“美国版凯因斯”,减税同时又要扩大政府支出,在1970年代尝到高通膨恶果,被迫采取赤字预算概念,直到今天美国陷于以债养债因境,仍得拜那时代总统不必提出平衡联邦预算之赐。 评论者现在也认为在外交政策上,除了越战越陷越深外,对古巴“猪猡湾事件”一大失败;在与苏联共党世界冷战上,史评认为他软弱,柏林围墙在他任上筑起,分裂东西德。他自己也承认他在1961年日内瓦峰会上被克鲁雪夫慑骇。他虽然成功化解1962年古巴飞弹危机,但论者称这也与苏联的错算有关。甘乃迪随后留下的是军事大幅扩张,美苏冷战加剧,核武竞赛越发激烈。 当然最讽刺的是甘乃迪的总统盛名反倒是他的遇刺,他生前提的法案在全美充满哀伤与内咎,由接任的詹森总统手中一一完成,国会通过减税,通过石破天惊的民权法案。接续甘乃迪遇刺激发的民气,詹森1964年连任后推动奠立今日加惠百姓的“联邦医疗保险”、“联邦医疗照顾”、“民权投票法”等“大社会”立法。美国黑白分明社会,在甘乃迪迪死后,才开始在巴士、旅馆、汽车旅馆和餐厅,逐步废除种族隔离政策。 在甘乃迪遇刺半世纪后的今天仍能看到纪念场景,要和二战世代与他们的后代“婴儿潮世代”有关,因为年轻甘乃迪生与死都是生活美好记忆。从二战后艾森豪总统开始,那时代反映出的是“自信全能的美国”,社会舆论也鲜少批评总统,更何况甘乃迪混身散发个人魅力,不断激发年轻人愿景的“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 甘乃迪的遇刺震碎美丽愿景,亲俄反美的凶手奥斯华子弹射杀万能天真的美国。接下来的越战失败、对冷战核武世界浩劫的恐惧、让说谎总统下台的水门事件、伊朗大使馆人质事件、高通膨经济灾难,一直到雷根总统上台带来的信心与阳光,结束冷战,才止住甘乃迪遇刺后的信心危机。 今天美国有四分之三的人都是生在甘乃迪死后,或是当时年纪还小,甘乃迪所代表的美国万能对他们而来看来的确是神话,最后的迷恋随婴儿潮世代退场而光环褪尽。一次波湾战争后廿年,美国挫折连连,美国特有价值没有美国国力配合做后盾,将难以面对变化万端的国际社会。资深华盛顿邮记者霍飞(Josef Joffe)在“唱哀美国的迷思话”(The Myth of American's Decline)新书中指出,隔一阵子就会有人唱衰美国,但每逢危机,就会有伟大领袖出来,激发希望,领导人民力抗唱衰。目前也不例外,只是还在期待这位领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