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恐袭 为何IS滥杀梦魇再起?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作者:世界日报   
2016-03-23 10:07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连续发生三起恐怖爆炸袭击,至少34人死亡、近200人受伤。机场爆炸现场,安全人员还发现AK-47步枪。伊斯兰国(IS)宣布对事件负责。案发后,比利时政府将国家恐怖袭击威胁警戒提升至最高级,欧洲各大城市如法兰克福、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等都加强机场保安;美国也加强系列防范与安保措施。经一年余来各国联手大力围剿,伊斯兰国恐袭威胁并未减少,仍是欧美国家安全的重大隐患。

比利时恐袭,再度勾起欧洲和美国人对去年巴黎恐袭和加州圣伯纳汀诺恐怖攻击案的梦魇。2015年11月巴黎发生恐袭,造成来自26国的130人遇难、80至99人重伤、368人受伤。去年12月,圣伯纳汀诺市恐袭也有14人被杀死、17人受伤。之前,法国巴黎曾发生震惊世界的《查理周刊》总部枪击案,导致12死11伤。这些恐袭案均由伊斯兰国成员或同情与支持者发动。

国际媒体普遍认为,布鲁塞尔恐袭与上周比利时警方抓获去年巴黎枪击事件头号逃犯阿布岱斯兰(Salah Abdeslam)有直接关联,是恐怖报复行动。或许,与阿布岱斯兰有关的团伙将计画中的袭击提前,以防止行动计画被破坏。这次恐袭的后勤供给、炸药、武器和针对平民目标,都筹画得非常精细。

比利时恐袭暴露安全与情报的巨大缺失。阿布岱斯兰被抓获后曾招认,他计画以自杀方式进行恐袭。比利时警方和情报部门既已事先知晓,却未考量到可能的报复行动,在机场、地铁等增派警力维安,反而对恐袭感“意外”,可见反恐百密稍有一疏,即血流遍地、贻害百姓。

比利时已成欧洲“恐怖主义老巢”,新近欧洲发生一系列伊斯兰恐袭,总与这个小国有联系。2014年,穆斯林迈赫迪‧奈穆什(Mehdi Nemmouche)在一个犹太人展览馆枪杀四人。巴黎两次恐袭后,多名凶手行迹也和比利时有关。2004年西班牙马德里恐袭调查,也延伸到比利时。去年8月,摩洛哥人卡萨尼(Ayoub el-Khazzani)携带AK-47冲锋枪、手枪搭上布鲁塞尔开往巴黎的高速列车,企图射杀乘客,但被休假的美军徒手制伏。

小国比利时为何总与恐怖主义有这么大关联?大致有如下原因:一、长期而严重的社会与族群问题。比利时的“问题区域”,如布鲁塞尔郊区的莫伦贝克区(Molenbeek),9万居民中80%为穆斯林,被称为欧洲的“伊斯兰圣战者天堂”。多名巴黎恐袭嫌犯都来自莫伦贝克区。这个贫民区(Ghetto)有25%的人失业,年轻人失业率甚至高达40%。穆斯林年轻人在劳工市场受歧视,雇主不愿雇用。他们被社会边缘化,只与自己族群和圈子内的人交往,没有工作和前途、缺乏尊严,极度失望愤懑。日常活动常见贩毒、偷盗及暴力。

二、文化、身分与族群认同。去年11月巴黎暴恐袭击后,莫伦贝克区成国际焦点。比利时当局试图肃清伊斯兰极端分子,使官民气氛紧张蔓延。比利时警方抓捕阿布岱斯兰后,莫伦贝克区居民骚乱,大量穆斯林居民抗议警方逮捕他们的“英雄”,并向警局投掷石头和玻璃瓶。当地人与穆斯林共生的“平行社会”、无政府状态、多文化与宗教信仰、多民族聚居、政府治理无方等造成的“失败国家”(Failed State)现象,以及穆斯林年轻人强烈被排斥和被遗弃感,造成莫伦贝克区年轻穆斯林认同和投奔IS。

三、组织糟糕而无效率的安全治理。比利时当局对青年穆斯林极端化没有给予足够精准观察与监控。比如,伊斯兰极端组织萨拉非“Sharia4Belgium”多年来公开在比利时活动,2012年其头目被捕后宣布解散,2015年被比利时法院定性为恐怖组织。

另外,比利时行政区划分与管理,被形容为“组织混乱的最佳范例”。布鲁塞尔有19个社区、6个警察管辖区,被分割在说荷兰语的佛兰芒人和说法语的瓦隆人之间。佛兰芒党派则想在比利时分裂出一个独立的佛兰芒区。这样的结构,为各种冲突和摩擦提供潜能,阻碍政府有效管治。2009年,比利时颁布禁戴面纱禁令,促使大批年轻人投入穆斯林极端组织。而极端分子混迹在温和穆斯林中,很难监控。

比利时恐袭无疑带给欧美社会更大的安全恐惧,刺激右翼极端党派成长和强硬主张的政客得势,美国也不例外。社会排外情绪更高涨,族群冲突加深,如今欧洲恐将成伊斯兰国的第二战场,社会动荡加剧,加速欧盟分裂。而数百万来自叙利亚、伊拉克等战乱地区的难民涌入,夹杂不少恐怖分子,使欧洲安全与社会问题更复杂化,将考验各国安全、情报和各项社会政策的可行性。

 

weibo365     weixin365

 

scroll back to top